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探析
【6h】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探析

代理获取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也随之产生了深刻的变革:知识与经济的结合更为紧密;科技进步加深了人们的创新观念;社会劳动力的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竞争进一步加剧;社会变革不断加剧。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大学生作为高校为社会输送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创新的意识,更要具备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适应能力。宏观方面,大学生融入社会并尽快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与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的强盛有着密切的联系,微观方面,决定着到每个高校毕业生的事业发展前景。因此,大学生的这项能力不仅是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水平,更是个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生存技能。
   为了使高校培养出的人才身心和谐、各方面素质综合提高,将在校所学的专业与社会客观需要结合在一起,尽快积累实际工作的经验,尽快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并服务于社会,对我国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及其社会发展及时发挥他们本应有的作用。笔者立足各个不同相关学科,并从不同学科角度,理论联系实践,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以期能够为我国大学培养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提供微薄之力。
   本论文在前人己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总结了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现状,即缺乏独立生存能力,自理生活能力差,理想信念淡薄,缺乏集体主义观念;不思进取,不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抗挫能力差;动手能力弱;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技巧。并具体分析了高校在对大学生这一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狭窄;单一,与社会需求脱轨;以通过考试作为最终学习目的,专业学习缺乏原动力;忽视个体内心成长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相对落后。
   高校应通过不断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培养提高认知能力与水平、优化专业结构,及时更新资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承受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独立能力等这些综合能力;引导培育大学生形成健康、理性的人格结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方面提供实施“一对一”服务、就业服务全程化、有特色的就业指导培训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培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