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对视网膜血管管径的影响
【6h】

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对视网膜血管管径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一. 国内外现状研究

(一) 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二) 西医学对眼底动脉硬化的病理机制的研究

二. 西医学中血压,发病年龄,病程对视网膜血管管径影响的研究

(一) 年龄

(二) 血压

(三) 血生化检查

三. 动、静脉管径的变化

(一) 动脉

(二) 动静脉之比

四. 祖国传统医学对高血压及高血压性视网膜动脉硬化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一 临床资料

(一) 一般资料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五) 排除标准

二 研究方法

(一) 资料收集

(二) 观察指标及其方法

(三) 统计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一) 一般资料分析.

(二) 各组中,不同年龄段中,视网膜动脉、静脉及动静脉之比的比较

(三) 同一年龄段中,两组压组和下沉人的动脉、静脉管径,动脉之比的比较

(四) 不同血压组中,不同血压分级的动脉、静脉管径动静脉之比的比较

(五) 不同压组中,不同中医证型的动脉、静脉管径及动静之比的比较

(六) 血压控制稳定与否对视网膜血管管径的影响

(七) 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因素与视网膜血管管径的相关分析

四 讨论

结语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高血压病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都比较复杂。要做到早期诊断,看似容易而又不容易。除测量血压外,视网膜血管属人体唯一借助仪器能直接看到小血管的地方,在高血压病程中,它可以相当正确地反应体内其他重要器官的情况。临床上最常用的是通过检眼镜的直接观察,但对视网膜结构改变的观察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观察者的经验,因而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且很难消除观察者之间的差异。因此通过对彩色照相技术和图像处理系统对视网膜动静脉管径的测量来提供客观指标,从而增加对比的可信性。本研究在导师指导下,在参阅国内外中西医文献的基础上,观察不同中医证型及发病年龄、血压分级、病程对视网膜血管管径变化的影响,进而找出对视网膜血管管径影响较大的因素。本着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临床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理念,为原发性高血压诊断和疗效的评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文献研究: 参考国内外文献,通过对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现代医学中血压,发病年龄,病程对视网膜血管管径影响的研究及祖国传统医学对高血压性视网膜动脉硬化研究现状的综述,认为通过彩色照相技术和图像处理系统对视网膜动静脉管径的测量作为原发性高血压诊断和疗效评判的客观指标,是可行的。 二、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对视网膜血管管径的测量与统计,在原发性高血压的众多相关因素中,初步找出对视网膜血管管径影响较大的因素;将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联系起来,评判指标客观化。 方法:对纳入研究的31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广州健康市民,记录其年龄,病程,血压分级,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采用Topcon公司的图像处理软件,对61例纳入患者的彩色眼底照片中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的第2分支(颞上!颞下!鼻上!鼻下)视盘缘1pd内的血管横径进行测量,计算动静脉之比,进行统计。 结果: 1、正常组中,年龄仅对视网膜鼻上静脉及各象限动静脉管径之比有影响,而高血压组中,不同年龄段对除颞下静脉,鼻下静脉外的各象限的动、静脉管径、动静脉管径之比均有影响。 2.当年龄相同时,高血压组同正常组之间的大部分视网膜血管管径及动静脉之比仍有显著差异,说明视网膜血管管径的影响因素中,年龄不是唯一因素。 3.血压的分级对各象限动脉管径和动静脉比均有影响,而对各象限静脉管径无影响。其中1级血压对视网膜动脉管径及动静脉之比影响最大,其次是2级血压,而3级影响最小。 4. 不同中医辨证对视网膜动静脉之比均有影响,而对视网膜动脉,静脉管径无影响。 其中“肝火亢盛”对视网膜动静脉之比影响最大,“阴阳两虚”影响最轻。 5.年龄和血压分别与视网膜各象限动脉、动静脉之比呈负相关联系((P<0.01 |r|>0.5);辨证与视网膜各象限动静脉之比均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大((P<0.01 |r|<0.5)。 结论:年龄、血压及不同中医证型对视网膜血管管径和(或)动静脉管径之比有影响;当年龄因素和血压因素同时存在时,对管径的影响尤其是对动脉管径影响会更明显。血压控制稳定与否对视网膜血管管径及动静脉之比无影响。 本研究中测量出的动、静脉已精确到具体数值,高血压组同正常组相比,其患者动脉、动静脉之比数值明显减小。因此,将视网膜血管管径及动静脉之比作为高血压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客观指标的方法是可行的。可望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