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战小说中匪类抗日英雄形象之变迁
【6h】

抗战小说中匪类抗日英雄形象之变迁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序言

第一章1931年至1945年抗战小说中的匪类抗日英雄形象

第一节1931年至1945年间的文化语境

第二节抗战时期:民族主义框架下的匪类抗日英雄形象

第二章十七年时期抗战小说中的匪类抗日英雄形象

第一节十七年时期的文艺思潮及文学创作概貌

第二节十七年时期:不断改造中成长起来的匪类抗日英雄形象

第三章新时期抗战小说中的匪类抗日英雄形象

第一节新时期的文艺争鸣及文学创作

第二节新时期:立体化的匪类抗日英雄形象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目前,学术界对于抗战小说的研究已经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其中对于匪类抗日英雄形象的研究还基本处在一个初始阶段。有一部分研究者也开始将眼光投向了这个对象,他们大体从几个阶段的匪类抗日英雄形象分析入手,探讨了叙事模式的变化与这类形象在文学史上的沉浮。本文则主要从个人的自我认同观的变化入手分析抗战小说中匪类抗日英雄形象的变化。 本文分别剖析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后十七年时期和新时期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作品中的匪类抗日英雄形象,以各阶段文学思潮和文学主张的变化为背景,将具体作品中的土匪人物形象纳入这个时代的文学背景中来考查,从中发现作品中匪类抗日英雄形象的变化轨迹与时代文学背景之间的联系,并试图找出这种导致这种变化发生的深层原因。 论文首先对题目涉及到的基本概念作了明确的界定,指出了总体的研究思路。正文的第一部着重分析了抗战时期的匪类抗日英雄形象,探讨了民族主义以及“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对个体的影响,由此形成的个人认同观与本时期这类形象特征之间的联系。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十七年时期的匪类抗日英雄形象,探讨了社会功利原则下的个人认同与本时期这类形象特征之间的联系。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新时期的匪类抗日英雄形象,探讨了个性认同、人性回归与本时期这类形象特征之间的联系。 本文通过分析阐述得出以下结论:在这几个不同历史阶段抗战小说中,匪类抗日英雄形象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时代使命的变化对个体存在的影响,反映出“国家”“民族”“社会”等团体对于个体认同的影响,反映出个体价值的实现与群体意识的关系的变化。其中的“个体”不仅指向匪类抗日英雄形象本身,也指向在具体的历史时期的创作者,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中每一个国家共同体下的公民或社会团体中的个人。文学作品其实是和具体的历史时代紧密相关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必然符合历史社会现实,作家和作品背负的对社会的使命感,以及作家和其他社会个体寻找的自我确认方式,往往寄予在作品人物的身上,通过人物形象来回应历史和社会的期待,从而确认自我的存在。正是基于这种团体与个人关系的变化,作品中的匪类抗日英雄形象在每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才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