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东海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分布及季节变化研究
【6h】

东海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分布及季节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简介

1.1.1 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的定义

1.1.2 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来源及形成

1.1.3 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与浮游植物

1.1.4 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1.5 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碳含量的估算

1.2 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研究背景及国内进展

1.2.1 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的含量与分布

1.3.1 自然概况

1.3.2 东海海区环流

1.4 关于本文

2 航次信息与方法

2.1 航次信息

2.1.1 春季东海海域航次信息

2.1.2 夏季东海海域航次信息

2.1.3 秋季东海海域航次信息

2.1.4 冬季东海海域航次信息

2.2 分析方法

2.2.1 样品采集和分析

2.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3 TEP含量的计算

3 春季东海海域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研究

3.1 春季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及其影响因子的平面分布

3.2 春季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及其影响因子的垂直分布

3.3 调查站位水体中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浓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4 夏季东海海域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研究

4.1 夏季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及其影响因子的平面分布

4.2 夏季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及其影响因子的垂直分布

4.3 夏季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与其他参数相关性分析

5 秋季东海海域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研究

5.1 秋季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及其影响因子的平面分布

5.2 秋季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及其影响因子的垂直分布

5.3 秋季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与其他参数相关性分析

6 冬季东海海域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研究

6.1 冬季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及其影响因子的平面分布

6.2 冬季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及其影响因子的垂直分布

6.3 冬季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与其他参数相关性分析

7 结论

8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根据973项目“中国近海碳收支、调控机理及生态效应研究”于2009~2011年间研究了东海海域(24°00′~32°00′N,120°00′~128°00′E)春、夏、秋、冬四个季度月的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EP)含量与分布规律,同时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对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与环境因子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意旨在较全面的了解东海海域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的分布及季节变化,为相应的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对东海陆架、陆坡和海盆区水体中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进行的研究表明,四个季节TEP的分布总体上呈现出近岸海域含量高于海盆区的趋势。春季东海海水中TEP含量与硅酸盐之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说明研究海域的TEP可能主要来自硅藻的活动。东海陆架区近底层水体观察到高TEP特征,沉积物再悬浮可能是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对夏季东海陆架、陆坡和海盆区水体中TEP进行的研究表明,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含量变化介于7.91-1779.75μg.Xeq.L-1之间。陆架区站位底层存TEP的极大值。夏季TEP与硅藻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浮游植物可能是夏季研究海域TEP形成的主要来源,其中细菌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由陆架向海盆方向,水体中的TEP含量呈降低趋势。冬季东海海水中TEP的含量介于23.73-5463.17μg.Xeq.L-1之间,平均值为248.72μg.Xeq.L-1。该含量与文献报道的其他海域的TEP含量基本符合。
  东海TEP含量与分布具有如下两个特点:(1)近岸海域高于海盆;(2)真光层水体TEP含量高于真光层以深水体。研究海域的TEP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陆架上层、路坡和海盆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二是位于陆架底层水中的沉积物再悬浮呈现较高浓度的TEP含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