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末民初江浙地区报纸阅读现象研究
【6h】

清末民初江浙地区报纸阅读现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研究动因

(二)文献回顾

(三)研究目的与内容

(四)研究说明

一、江浙报业发展与阅报风气初兴

(一)三次办报高潮中的江浙报业

(二)报纸在江浙地区的扩散

(三)阅报风气的初兴

二、报纸阅读群体的构成

(一)官员群体

(二)士人群体

(三)学生群体

(四)商人群体

三、报纸阅读的获取途径

(一)个人购阅

(二)公共文化组织

四、报纸阅读的社会效用分析

(一)阅报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

(二)阅报推动社会风气的改良

(三)阅报提高对报纸作用的认识

结语

附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大众传媒与社会变迁关联密切,一方面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另一方面,它又会积极推动社会的发展。但是,如果大众传媒要真正推动社会的发展,其中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就是大众传媒如何与大众联接。只有让大众传媒成为大众的消费品,才有可能使大众传媒发挥社会推力的功效。
  晚清以降,社会正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动的社会产生了大量的信息需求,而信息需求又催发了大众传媒的发展,报纸作为西风东渐的“舶来品”即在此种情境中迅速生长。特别是清末民初时期,社会结构发生深刻的变革,办报高潮迭起,各类报纸层出不穷。由此,这些报纸如何与民众关联,俨然已经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本文之所以对清末民初江浙地区的阅报现象进行考察,主要是基于如下考虑:一是阅报行为是报纸和大众发生联接的必须环节,通过阅报,可以让报纸功效真正落地;二是江浙地区接近上海这一近代新闻出版中心,其受上海的辐射影响以及自身的仿效意识,使得这一地区的大众传媒业相对其他地区更为成熟。因此,报纸与大众发生关联就有了必需的前提;三是近代社会中江浙地区比较发达的经济基础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大众的报纸消费提供了先天有利条件,报纸与大众的关联也可能更为典型。因此,从清末民初的江浙社会这一窗口,可以比较清晰地呈现报纸这一大众传媒是如何逐步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据此,本文的论述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一是分析江浙社会催生读报行为的各种有利条件,如报纸数量的快速增长、深厚的文化积淀、变动社会的信息需求、交通邮递的发行支撑等因素,为阅报之风的兴起提供了可能,试图说明“阅报兴起”的问题。二是分析当时的主要报纸读者。由于报纸的传播符号是文字,所以把官员、传统士人、新式学生、商人四个主要读者群体作为考察对象,试图说明“谁在阅报”的问题。三是分析当时读者的阅报方式。个人购阅、阅报社、图书馆等路径,是当时人们能够读到报纸的主要方式,由此试图说明“怎样阅报”的问题。四是分析阅报行为对社会发展的哪些层面产生积极影响,试图说明“阅报作用”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