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金属纳米粒子(Mn与Cu)负载型铈基催化剂结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6h】

金属纳米粒子(Mn与Cu)负载型铈基催化剂结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铈基催化剂简介

1.1.1 CeO2的模型结构与性质

1.1.2 CeO2上掺杂金属的研究

1.1.3 CeO2上负载金属的研究

1.2 M-CeO2在实验方面的研究

1.2.1 Mn-CeO2体系

1.2.2 Cu-CeO2体系

1.2.3 H/H2O-CeO2体系

1.3 M-CeO2在理论方面的研究

1.3.1 Mn-CeO2体系

1.3.2 Cu-CeO2体系

1.3.3 H/H2O-CeO2体系

1.4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1.4.1 选题依据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DFT

2.2 Materials Studio

2.3 VASP

第三章 Mn-CeO2(111)催化剂的吸附行为研究

3.1 计算方法与模型

3.2 Mnx/CeO2(111)体系的吸附行为研究

3.2.1 Mnx/CeO2(111)计算方法的确定

3.2.2 Mnx/CeO2(111)的吸附行为研究

3.2.3 Mnx/CeO2-δ(111)的吸附行为研究

3.3 结论

第四章 Cu-CeO2(111)/Cu-CeO2-δ(111)催化剂吸附行为研究

4.1 计算方法与模型

4.2.1 Cun/CeO2(111)吸附行为分析

4.2.2 Cun/CeO2-δ(111)(δ=x、3x、3x-L)吸附行为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第五章 Cu-CeO2(110)/(100)催化剂吸附行为研究

5.1 计算方法与模型

5.2 Cun/CeO2(110)催化剂吸附行为分析

5.3 Cun/CeO2(100)催化剂吸附行为分析

5.4 结论

第六章 H/H2O在CeO2(111)/CeO2-δ(111)上的吸附行为研究

6.1 计算方法与模型

6.2 H、H2O/CeO2(111)体系的吸附行为研究

6.2.1 H/CeO2(111)的吸附结构研究

6.2.2 H/CeO2-δ(111)的吸附结构研究

6.2.3 1H2O/CeO2(111)的吸附结构研究

6.2.4 1H2O/CeO2-δ(111)(δ=x、3x-L、3x-t)的吸附结构研究

6.3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金属原子在CeO2载体表面的结构分为三种情况:单原子分散、二维团簇平铺或团聚成三维纳米金属粒子。对不同类型的金属、不同的负载量,哪种结构更可能呢?这取决于金属-金属和金属-CeO2间的相互作用强弱、CeO2表面结构、金属负载量等影响因素。论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以Mnx/CeO2、Cun/CeO2模型催化剂为例,系统探究了其稳定构型及其影响因素。此外,对H/H2O在CeO2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
  对Mnx/CeO2模型催化剂,当Mn覆盖度较低时(1≤x≤4),Mn在计量CeO2(111)表面趋向于均匀分散在氧洞位,Mn-O间的相互作用强于Mn-Mn间的作用。随着Mn原子覆盖度的增加(4<x≤17),Mnx/CeO2(111)趋向于平铺在表面,而非形成3D团聚结构。当CeO2(111)表面存在氧空位时,对Mnx(x=1~3),其在CeO2-δ(111)表面的氧顶位、氧洞位吸附能较完整表面略有增加,即氧空位的存在增强了Mn金属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当x=4时,Mn4在氧顶位、三维立体结构吸附有所增加,而氧洞位的构型吸附能降低,这是由于表面氧空位的存在减少了其在氧洞位的Mn-O成键数,削弱了Mn与载体的相互作用,使结构稳定性降低。
  通过系统研究Cun(1≤n≤10)团簇在CeO2不同终端表面的结构,发现:当1≤n≤2时,Cu原子趋向于分散吸附在CeO2(111)洞位;n=3时,Cu3趋向于呈三角形平铺在CeO2(111)表面;而3<n≤10时,Cun团簇趋于团聚成稳定的3D状结构,Cu-Cu和Cu-CeO2的共同作用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总结出Cun/CeO2(111)体系的结构稳定性与Cun团簇排布方式、底层Cu原子数/上层Cu原子数比等因素有关。而当氧空位浓度增大时,氧空位对Cu团簇体系稳定性的阻碍作用增强。这可能是氧空位削弱了Cu-CeO2间相互作用。从吸附能数据来看,Cu团簇在线形、三角形氧空位存在的CeO2-δ(111)表面吸附强度相近。另外,Cu团簇在CeO2-δ(111)表面的结构与计量表面趋势一致,会形成3D团簇结构。
  CUn沉积在CeO2(110)时,当n=1~3时,Cu倾向于吸附在跨排短O-O桥位;当4≤n≤6时,CUnn在CeO2(110)吸附在跨排短O-O桥位的结构最稳定;而当7<n≤10时,Cun/CeO2(110)稳定结构转变为分跨两排分散铺满,再成排团聚为三维团簇结构;10<n≤15时,Cun/CeO2(110)稳定结构趋于先分跨两排铺满,再跨排团聚吸附。而对Cun/CeO2(100)体系,当n=1时,Cu吸附于沿x轴O-O桥最稳定;2≤n≤8时,Cun/CeO2(100)趋于单层分散于沿x轴O-O桥位;当n=9时,Cun/CeO2(100)结构趋势发生转变,最稳定结构是沿x轴呈三维团聚排布。
  通过对H/H2O-CeO2(111)体系的理论研究发现,在CeO2(111)或CeO2-δ(111)表面,H倾向于吸附在O顶位形成表面OH结构;H2O在CeO2(111)表面Ce顶位吸附结构最稳定;当表面存在一个氧空位时,H2O呈直立状吸附在氧空位处;当表面存在线型、三角型氧空位时,H2O分子直立状吸附在氧空位边缘处,其中一个H与朝向表层O,说明H2O中的H倾向与表层O成键。因此,H2O在CeO2-δ(111)表面的吸附结构稳定性与距离氧空位的远近、H2O的空间位置以及H2O中H原子的取向等因素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