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传统手工艺的当代历程——婺州窑的复兴和传承
【6h】

传统手工艺的当代历程——婺州窑的复兴和传承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基本概念和题解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传统手工艺研究综述

2.婺州窑的研究综述

一、传统的遗存:婺州古窑业的兴衰史

(一)早期金华地区陶器的使用:先民的制瓷实践

(二)金华古陶瓷:婺州窑业的兴衰

1.从陶到瓷:三代时期金华的陶瓷业

2.婺州窑的萌芽:金衢盆地的汉朝原始瓷

3.巅峰之作:六朝唐宋婺州窑的发展

4.由盛转衰:明清时婺州窑江河日下

二、婺州窑复兴最初出现的时间和社会背景

(一)当代传统手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地位

(二)浙江龙泉窑的恢复和金华陶瓷业发展状况

(三)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政策的推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开展

(四)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婺州窑收藏热潮和市场需求

三、当代婺州窑业的兴起和从业人员的实践

(一)金华婺州窑陶瓷研究和当代婺州窑的起步

1.陈新华的婺州窑从业实践

2.金华婺州窑陶瓷研究所和金华陶瓷博物馆

3.新的发展:婺窑小镇项目

(二)古婺窑火文化有限公司:婺州窑发展新模式

1.古婺窑火文化有限公司的成功经验

2.“创新”的争议:古婺窑火对当代婺州窑传承模式的解释

(三)武义婺州窑陶瓷研究所:地域的扩展

四、传统的重构:当代婺州窑行业的发展

(一)当代婺州窑技术传承与生产运作

1.生产技术的恢复和创新

2.适应社会需求的经营模式

3.当代婺州窑工艺的传承模式的多样化

(二)当代婺州窑行业社会的发展

1.行业协会的建立和相关社团的成立

2.婺窑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三)当代婺州窑文化内涵的构建

1.构建传统:当代学者团体对婺州窑的文化梳理

2.时代特色:金华地方文化建设和非遗的介入

3.新的内涵:当代婺州窑传承人的文化创意

结语:文化自觉和当代婺州窑的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层次发展,传统民间文化的内涵会随之改变。婺州窑作为地方性民间文化的代表性产物,揭示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境遇对了解社会转型中民间文化的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金华及其周边地区的婺州窑业的兴起为研究个案,从现代民俗学和社会学的交叉视角,探讨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社会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状况。
  通过对传统婺州古瓷发展史的梳理,作者认为金华地区婺州窑的衰落不仅仅是因为窑口技术水平的落后,还是中国陶瓷手工业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地区性陶瓷文化的衰落是在社会环境变革下因地方行业发展的困境导致的,但并不代表着陶瓷技术文化的式微。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兴起的传统工艺文化保护热潮为婺州窑的复兴提供了契机。当代婺州窑制瓷人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为婺州窑占领了新的市场份额,礼品瓷的消费市场为婺州窑当下的生存赢得空间,地方历史文化建设的需求和非遗保护的介入巩固了婺州窑的社会地位,相应的社会技术开始得到复苏和传承。当代婺州窑行业在各方力量的引导下逐渐站稳脚跟,发展出新的传承模式,现代化生产设备逐渐代替传统的生产工具,其产品的艺术风格在有选择的继承前人的经验之上进一步发展演化,试图采取世俗化的方式重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定位以及其生产属性带来的成本劣势阻碍了其世俗化的进程。但在相关从业人员的努力下,一种以体验生活情趣、实现自我价值为核心的新的经营模式开始出现,当代婺州窑在满足社会需求的状态下被赋予了新的精神文化内涵。最后,作者提出,当代文化建设中要坚守“文化自觉”的概念,强调建立对自身文化的形成过程以及发展趋向的了解来取得自主发展的动力。
  文化自觉,不仅应成为个体的主动性行为,也应该是文化共同体、民族的地域的主动的文化行为。立足于自身文化传统的研究和反思而确立在当代社会中的坦诚的宽容的文化态度,是我国现阶段文化精神塑造的内在核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