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转型期高中德育的“陌生人伦理”教育研究
【6h】

社会转型期高中德育的“陌生人伦理”教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四)国内外文献综述

1.陌生人伦理研究综述

2.陌生人伦理培育研究综述

3.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六)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3.创新点

一、陌生人伦理:转型社会的道德呼唤

(一)陌生人社会的来临

1.“由熟变生”的陌生人社会

2.陌生人社会的特征

(二)陌生人社会的伦理诉求

1.“亲近性伦理”失效

2.对陌生关系的无所适从

3.积极构建陌生人伦理

(三)陌生人伦理的内容

1.经济交往中的伦理

2.文化交往中的伦理

3.日常生活中的伦理

二、高中阶段开展陌生人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及现实缺失

(一)高中阶段开展陌生人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1.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陌生关系的需要

2.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高中阶段陌生人伦理教育的缺失

1.学校教育观念滞后,忽视陌生人伦理教育

2.教师认知不足,缺乏陌生人伦理教育意识

3.学生道德意识低,陌生人伦理自觉性较弱

三、陌生人伦理融入高中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重视立德树人,促进学校陌生人伦理教育落到实处

1.转变观念,坚持“立德树人”理念

2.优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3.开发校本课程,强化陌生人伦理教育

4.重视实践,引导学生学会与陌生人相处

(二)注重教书育人,发挥教师陌生人伦理导向作用

1.开展专题培训,增强教师陌生人伦理意识

2.抓住德育课主渠道作用,加强陌生人伦理渗透

3.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行为示范作用

(三)提升道德自党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1.唤醒学生陌生人伦理自我教育的意识

2.培养学生知行一致的陌生人伦理行为习惯

(四)协同家庭与学校的陌生人伦理教育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的“熟人社会”。在这个“熟人社会”中,“亲近性伦理”有效发挥着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大潮打破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原有面貌,中国社会逐渐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人们交往范围扩大,“熟人”之间接触不再那么频繁,“亲近性伦理”逐渐失去实效性。与“陌生人社会”相适应的“陌生人伦理”尚未完全建立,新旧伦理衔接出现空挡,陌生人关系之间交往存在众多问题。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社会交往范围逐步拓展,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一种处理陌生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道德教育,陌生人伦理教育能引导高中生正确认识处理陌生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适应道德教育发展的要求,为解决“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中的问题发挥作用。但是由于高中阶段陌生人伦理教育的缺失,学校忽视陌生人伦理教育,教师缺乏相应的意识,学生缺乏自觉性,导致无法正确处理陌生人关系,容易引发一系列失范事件。
  在基于对“陌生人社会”以及“陌生人伦理”问题思考的基础上,结合当下学校德育和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陌生人伦理融入高中德育的途径和方法。为了将陌生人伦理教育融入高中德育落到实处,首先学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重视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会与陌生人友好相处;其次教师应通过培训不断提高陌生人伦理意识,加强德育课陌生人伦理渗透等;再而从学生角度出发,应培养学生知行一致的陌生人伦理习惯;最后通过协同家庭和学校,形成道德自律和他律的合力,强化陌生人伦理教育,促进高中德育陌生人伦理教育的有效进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