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智慧教室环境下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6h】

智慧教室环境下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图表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方法

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智慧教室的概念

2.1.2智慧教室特征

2.1.3智慧课堂的概念

2.1.4智慧课堂特征

2.2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国内研究现状

2.2.2国外研究现状

2.2.3研究现状小结

2.3理论基础

2.3.1分布式认知理论

2.3.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3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3智慧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3.1面向智慧教室的教学模式

3.2智慧课堂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3.2.1设计原则

3.2.2活动要素

3.2.3流程设计

3.2.4评价设计

4智慧课堂教学活动实践

4.1智慧教室环境支持

4.2智慧课堂教学活动实施

4.2.1案例一

4.2.2案例二

4.2.3教学评价

4.3效果分析与讨论

4.3.1学习数据统计分析

4.3.2问卷调查结果

4.3.3访谈结果

4.3.4小结

5总结与反思

5.2研究局限与不足

5.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智慧教室是智慧教育实施的主要场地,如何利用智慧教室环境开展高效的教学活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智慧教室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固定结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即时获取学习者动态信息,为教师确定教学起点,调整教学计划提供了直接依据。智慧教室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学习者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服务。
  通过对国内外智慧教室和智慧课堂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发现虽然不少高校与中小学已经陆续完成了智慧教室软硬件的建设,但如何恰当地运用软硬件设备设计智慧课堂教学活动、即时获取学生动态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仍然是一大难题。此外,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研究大多关注的是中小学课堂,而面向高校的智慧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研究还相对较少。
  本文以构建面向高校智慧教室的课堂教学活动流程为研究内容。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对国内外智慧教室和智慧课堂发展理论和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其次,通过对现有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梳理,结合智慧教室环境选择了四种不同的课型,设计出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的教学活动流程。课前为知识预习阶段,课中为知识传递和内化阶段,课后为知识补救阶段。然后,对智慧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进行实施验证,分别选取了两门不同类型的课程为例进行智慧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通过学习者学习数据统计分析与调查访谈结果分析,验证教学实施效果。
  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基于智慧教室环境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实施效果较好,取得了预期成效。学习者对智慧教室环境下设计的教学活动满意度较高,能够较快接受和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兴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