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革”期间毛泽东主题绘画研究
【6h】

“文革”期间毛泽东主题绘画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后文简称“文革”)十几年被多数学者称作是“扭曲的年代”,这个时期发生的美术现象,被认为是政治标准被极端化强调后造成扭曲的鲜明例证。某种意义上说,“文革”就是一场神化毛泽东的运动,毛泽东主题绘画诞生发展于特殊的社会与历史环境,又在一个更为特殊的社会与历史环境中形成高潮,它是一个蕴涵丰富、信号超强的象征符号。研究“文革”期间毛泽东主题绘画既要与特定时期的信仰、政治、传统、文化等相联系,又要关注其整体发展趋势。我们只有将其置于具体的历史背景与情境之中,才能了解历史的真实,认识、回味那个特殊时代的政治、文化和艺术。
   毛泽东主题绘画的产生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思想指引下的,带有鲜明目的性的政治艺术行为,是中国封建遗留与百姓崇拜结合的必然。毛泽东主题绘画的产生,与政治思想、宗教信仰有着必然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
   本文以“文革”期间毛泽东主题绘画为切入点,以宗教和政治意识的需求,以及作品中毛泽东形象总体上表现出的“普通——神化——普通”的走势作为两条线索。从宗教学、政治学、艺术学的视角系统研究,分析其的产生、特点与演变发展趋向。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毛泽东主题绘画产生的背景。从政治结构、社会意识与艺术的关系方面,分析阐述了毛泽东主题绘画的产生是社会信仰、民众信仰和毛泽东本人的需求,是在“文革”特殊年代艺术政治化的必然,并深入分析当时政治环境下画家们的生存与创作状况。第二章,“文革”期间毛泽东主题绘画主要作品分析。在《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思想指导下,有什么样的政治事件出现就会创作对应内容的作品,政治作用被定为美术的最大价值所在。同时,以整个“文革”作品中毛泽东形象总体上表现出的“普通——神化--普通”的走势作为线索,对主要作品系统进行分析。第三章,“文革”期间毛泽东主题绘画的主要特征。从历史、宗教、民俗、色彩心理等方面,分析“文革”期间毛泽东主题绘画的主题模式、绘画语言和造型取向。第四章,“文革”期间毛泽东主题绘画的文化内核。分析“文革”期间毛泽东主题绘画是宗教化的、功利化的、形成审美惯性的艺术。
   对于“文革”期间毛泽东主题绘画的研究不能简单的就某一方面进行品头论足,而应该以理性的眼光全面的考究历史。本文通过对“文革”期间毛泽东主题绘画深入细致的剖析,揭示毛泽东主题绘画与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的内在联系,对深层次挖掘毛泽东主题绘画提出探索性观点。
   培根说“真理是时间的女儿”。时过境迁,江山代谢,今天我们研究和批评己经化作历史的毛泽东主题绘画,至少可以从中获得若干启示。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这些启示都可以使我们慎思、明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