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波动对我国商品出口价格传递效应研究
【6h】

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波动对我国商品出口价格传递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核心概念界定

1.5 可能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汇率传递理论回顾

2.1.1 基于一价定律的完全汇率传递理论

2.1.2 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微观解释

2.1.3 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宏观经济解释

2.1.4 汇率传递的宏观经济效应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2.1 汇率对贸易收支的实证研究

2.2.2 汇率对价格的实证研究

2.2.3 对现有文献的评述

3 汇率传递效应的理论分析

3.1 理论模型

3.2 理论假设

4 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出口商品价格的测度与分析

4.1 人民币汇率波动及出口商品价格的测度方法

4.1.1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度量方法回顾

4.1.2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度量

4.1.3 出口商品分类方法

4.1.4 商品出口价格的计算

4.2 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波动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趋势

4.2.1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趋势

4.2.2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趋势

4.3 我国出口商品现状分析

4.3.1 我国出口商品价格数据及解释说明

4.3.2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5 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波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

5.1 指标选取及模型设定

5.2 人民币汇率水平变动和波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传递效应的实证检验:总量和细分商品类别层面

5.2.1 序列平稳性检验

5.2.2 协整检验

5.2.3 短期动态检验

5.3 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波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传递效应的实证检验:汇改前后不同阶段层面

5.3.1 序列平稳性检验

5.3.2 协整检验

5.3.3 短期动态检验

5.4 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波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传递效应的实证检验:商品技术含量层面

5.4.1 序列平稳性检验

5.4.2 协整检验

5.4.3 短期动态检验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基本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以升值为基本变动方向。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和波动,必将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影响。关于此类问题,极少有研究从人民币汇率变动和人民币汇率波动视角出发对商品的出口价格进行实证研究和对策分析。
   本文以国外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和Fabiosa(2002)的假设为基础,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为支撑,分析了2002年3月到2012年1月人民币汇率水平变动和波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出口商品价格传递效应的非对称性。首先通过EGARCH模型度量了汇率波动值,并对9大类SITC1位数分类商品和4大类按技术分类的商品的价格指数进行测度和分析,建立时间序列模型,通过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人民币汇率水平变动和波动对出口商品价格的长短期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汇率变动对商品出口价格的影响大于汇率波动对商品出口价格的影响,厂商成本对商品出口价格的影响大于外国需求对商品出口价格的影响;第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不同类别商品出口价格的影响存在着差异,部分商品存在不完全传递和超传递现象,工业制成品有较强的定价能力。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大多数商品出口价格的影响为负,而且影响系数很小;第三,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汇率波动对出口价格存在非对称传递,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减弱,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商品出口价格的影响因商品类别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变化;第四,汇率变动和汇率波动对部分商品出口价格的传递存在显著的时滞效应;第五,与低技术、中技术和资源依赖型商品相比,我国高技术商品在汇改后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抗风险能力强弱与商品技术含量高低有关。
   本文最后对中国外贸商品结构的改善和外汇市场的发展提出一定的政策性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