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工程菌表达可溶性半夏凝集素及其活性研究
【6h】

工程菌表达可溶性半夏凝集素及其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语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凝集素的概论

1.1 凝集素的分类

1.2 凝集素的生物特性

1.3 凝集素的应用

2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概论

2.1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优势

2.2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载体和菌株

2.3 毕赤酵母外源基因表达优化策略

3 人源SUMO融合系统促蛋白可溶表达

3.1 融合表达系统的简述

3.2 SUMO融合表达系统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人源SUMO促半夏凝集素的表达纯化及活性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三叶半夏凝集C端结构域基因序列的获得

2.2 载体pET-32-SUMO-P-D2的鉴定

2.3 SUMO-D2融合蛋白表达以及分离纯化

2.4 SUMO-D2融合蛋白酶切以及P-D2分离纯化

2.5 P-D2蛋白凝血活性实验以及糖结合特异性实验

2.6 P-D2蛋白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

2.7 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凋亡现象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毕赤酵母表达三叶半夏凝集素及其活性研究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载体pPIC9k-P-D1的构建与鉴定

2.2 阳性SMD1168菌株的鉴定与表达纯化

2.3 P-D1蛋白的凝血活性以及糖特异性实验

2.4 重组蛋白P-D1抗真菌活性实验

2.5 P-D1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

2.6 P-D1诱导Bel-7404细胞凋亡现象观察实验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半夏凝集素(Pinelliaternataagglutinin,PTA)是从传统中药半夏块茎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活性物质,在分类上属于单子植物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可以凝集兔血细胞、鼠血细胞,但不能凝集人血细胞,对多种肿瘤细胞如卵巢癌、结肠癌、肝癌等都有比较好的抑制效果,是一类发展前景较好的的潜在抗肿瘤活性成分。而从天然半夏凝集素受半夏块茎的产量限制,且有周期性,限制了以后大规模的开发和应用。故部分研究者选择工程菌表达半夏凝集素,以期获得与天然半夏凝集素功能相近的表达产物。在以往的凝集素表达研究中,课题组选用了原核表达系统以及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地表达了半夏凝集素,但仍存在表达产物为包涵体、纯化不易、表达周期过长、不适宜工业化生产等问题。本研究首次采用人源SUMO融合表达系统成功地表达了可溶的三叶半夏凝集素C端结构域(P-D2)以及首次采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了可溶的三叶半夏凝集素N端结构域(P-D1)。
  本研究分别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2-SUMO-P-D2以及真核穿梭质粒pPIC9k-P-D1,分别地转入到原核表达菌株BL21(DE3)以及酵母表达菌株SMD1168并成功地筛选到了阳性的表达菌株,经IPTG以及甲醇诱导表达后,表达出带有His标签的可溶的SUMO-P-D2蛋白(His标签在SUMO蛋白N端,P-D2蛋白上无His标签)以及P-D1蛋白。其中SUMO-P-D2蛋白经SUMO蛋白酶酶切后重新镍柱上样获得纯度超过95%的P-D2蛋白,产量在5mg/L左右,P-D2蛋白经镍柱纯化同样可获得,产量在12mg/L左右。
  凝血实验选用小鼠红细胞,天然半夏凝集素在4μg/mL时可以观察到较好的凝血现象。当P-D1以及P-D2的浓度为6μg/mL时,才可以观察到较好的凝血现象。天然半夏凝集素、P-D1以及P-D2蛋白都可以和D-甘露聚糖发生结合反应,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0.56mM±0.05、0.67mM±0.12以及0.63mM±0.05,而不能和D-乳糖、D-葡萄糖、D-麦芽糖发生反应。抗真菌实验显示,P-D1蛋白同天然半夏凝集一样对细交链孢菌有比较好的抑制效果。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显示P-D1以及PTA对所选用的肿瘤细胞系(肝癌Bel-7404、结肠癌SW-620、肝癌SMMC-7721)都有比较好的抑制其增殖活性。Bel-7404肝癌细胞的24h以及48h的MTT实验显示,P-D1以及PTA蛋白对Bel-7404细胞作用效果呈现出浓度依赖以及时间依赖特点。P-D1蛋白对SW-620也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且为浓度依赖,但对同样是肝癌SMMC7721抑制不是浓度依赖,且抑制效果不如对其他两种细胞系的抑制效果。P-D2对Bel-7404以及SW-620这两种细胞都表现出良好的抑制其增殖的效果。其中P-D2蛋白对肝癌Bel-7404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结肠癌SW-620的抑制效果(p<0.05)。P-D1蛋白以及P-D2蛋白抑制相同的癌细胞的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在Hoechst染色观察凋亡观察实验中,可以明显地观察到这三种凝集素蛋白引起的凋亡现象,其中浓度高的、时间长的实验组观察到的现象更明显。
  本实验选用的两种表达系统均成功表达可溶性的三叶半夏凝集素,说明了这两种表达系统在表达凝集素蛋白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这为其它凝集素的工程菌表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