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影子银行的界定、测度及影响研究
【6h】

中国影子银行的界定、测度及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1.5 论文的创新点、难点和关键问题

1.5.1 创新与不足

1.5.2 难点

1.5.3 关键问题

2.1.1 国外研究

2.1.2 国内研究

2.2 影子银行的规模测度

2.2.1 直接法

2.2.2 间接法

2.3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2.3.1 理论研究

2.3.2 实证研究

3.1 总体概况

3.2 跨国家比较

3.3 美国影子银行的界定、测度及信用创造机制

3.3.1 范围界定

3.3.2 发展现状

3.3.3 规模测度

3.3.4 信用创造过程

3.4 中美影子银行比较

4 中国影子银行的界定、测度及信用创造机制

4.1 范围界定

4.2 发展现状

4.2.1 委托贷款

4.2.2 信托贷款

4.2.3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

4.2.4 民间金融

4.3 规模测度

4.3.1 银行体系内的影子银行规模

4.3.2 银行体系外的影子银行规模

4.3.3 影子银行的总体规模

4.4 信用创造过程

4.4.1 银行体系内的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过程:以银信合作为例

4.4.2 银行体系外的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过程:以民间金融为例

4.4.3 中外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过程比较

5 中国影子银行的影响研究

5.1 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基于银行信贷渠道的分析

5.1.1 不考虑影子银行

5.1.2 考虑影子银行

5.2 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实证检验

5.2.1 影子银行与经济总产出的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度模型

5.2.2 影子银行对经济总产出的贡献度分析:VAR模型

6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2008年金融危机后,影子银行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与此同时,中国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发展导致非信贷类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总量的比例日益增大,也呈现出影子银行的特征。可见,中国影子银行逐渐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和微观主体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学术界在其定义、构成、影响等方面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此,本文首先综述了影子银行的概念、构成、规模测度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接着分析了影子银行的国际概况,美国影子银行的界定、测度和信用创造过程;然后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的范围、规模以及信用创造过程,并就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2010年到2014年,全球影子银行以集合投资类影子银行为主,而资产证券化信用中介的规模有所下降。分国家来看,美国影子银行是全球中规模最大的,而中国影子银行从很小的基数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仅次于美国、英国的第三大国。与此同时,银行的金融资产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而影子银行对全球金融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第二,我国影子银行尚未形成金融网络,需要依靠传统商业银行实现信用创造。其信用创造模式以信贷和股权融资为主,还未进入资产证券化领域,过程相对简单。其创造的货币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会对货币政策效果造成冲击。
  第三,实证研究发现影子银行、货币供应量、贷款利率、银行信贷规模对经济总产出都具有长期影响,且各变量对产出的冲击是即时的,且影子银行对产出的作用持续时间较长,然后依次是货币供应量、银行信贷规模、贷款利率,说明影子银行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的重要力量。另外,各变量对经济总产出的贡献度有所不同,货币供应量对其的贡献度最大,影子银行对产出的贡献度次之,接着是贷款利率,最后是信贷规模。表明虽然影子银行能够促进经济总产出的增加,但是可能造成物价的短期波动,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在分析影子银行的国际概况下对比研究美国和中国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二是基于我国金融发展的背景对中国影子银行进行界定;三是分析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本文研究对认识我国影子银行的范围、规模、信用创造机制以及影响,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