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企业网络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获取的中介效应
【6h】

企业网络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获取的中介效应

代理获取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制造网络为我国企业提供了融入全球价值链、获取知识资源的机会,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也顺应了当前的趋势,以低成本的优势占据全球价值链中的某个环节,逐渐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中,成为全球价值链中重要的产品制造商,但整体位置还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企业如何有效利用网络中的知识资源来促进自身的创新能力,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升级,这是当前我国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当前,在企业创新模式网络化的背景下,企业网络对创新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大多数学者们的认同,知识与创新成为当前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升级的关键途径。本文通过相关研究发现,现有的研究虽然阐述了企业网络的特征以及为企业带来的创新优势,但关于企业网络如何影响创新绩效的研究仍有不足,并没有统一的结论。
   本文围绕“企业如何构建有效的企业网络模式来提升自身的创新绩效”这个基本问题,借鉴企业网络化创新模式的研究,把企业网络划分为联系强度、联系久度、位置中心度与网络规模四个维度进行度量,遵循了“结构-行为-绩效(SCP)”的分析逻辑,建立了“企业网络-知识获取-创新绩效”的理论框架,逐层深入研究了以下的问题:企业网络如何影响创新绩效,即企业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是什么;不同的环境特性与企业特性对该影响机制有什么影响?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通过以下研究紧密围绕关键问题进行了论述:
   首先,本文通过5个企业案例进行探索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假设命题,根据假设命题与文献研究提出了企业网络不同维度特征通过影响显性知识获取与隐性知识获取进而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相关研究假设与概念模型,并根据浙江省255家企业的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建模进行验证,深入探究了企业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根据实证结果形成最终的影响机制模型;
   其次,本文在实证研究所形成的企业网络对创新绩效影响机制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环境动态性、企业潜在吸收能力与实现吸收能力两类调节变量,探究在不同的情境下企业网络对知识获取的影响的差异,提出相关研究假设,并通过本文收集的相关调查问卷,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加入调节变量后的影响机制模型进行检验与修正,探究不同情境模式下企业网络对知识获取的影响差异。
   通过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企业网络是通过影响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获取进而影响到企业创新绩效,即知识获取在企业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到了中介效应。本文通过5个代表性企业的探索性案例分析以及对255家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获取在企业网络影响创新绩效的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中介效应,即企业网络不但能够通过影响显性知识获取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还可以通过影响企业隐性知识获取来影响创新绩效,而且两类知识获取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这两条路径构成了企业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本文根据相关文献研究把企业网络划分为联系强度、联系久度、位置中心度与网络规模四个维度,分别探究每个维度的变量对不同类型的知识获取以及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不同维度特征对知识获取以及创新绩效的影响是有差异的。其中,企业网络的联系强度对企业隐性知识获取具有正向影响,而对于显性知识获取具有负向影响;网络的联系久度对于企业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获取都具有正向影响;网络位置中心度对企业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获取也都具有正向影响;网络规模有利于显性知识的获取,但对隐性知识获取的影响不显著;此外,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获取对企业创新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二者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不同;实证研究还表明,样本中企业网络类型可以划分为强联系主导型、长久联系主导型、中心位置与网络规模主导型、弱联系与网络规模主导型,不同类型网络中企业的知识获取与创新绩效水平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中心位置与网络规模主导型网络中企业的获取知识与创新绩效的水平最高。
   其次,环境动态性、企业潜在吸收能力与实现吸收能力对于企业网络、不同类型的知识获取以及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效应。随着网络理论的发展,学者们逐渐注意到企业网络效用的发挥还取决于相关的情境因素。本文引入了环境动态性、企业吸收能力这两类调节变量来考察不同情境下企业网络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差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所处的环境动态性越高,网络联系强度对企业显性知识获取的负向效应越显著,联系久度、位置中心度对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获取的正向效应越不显著,网络规模对于显性知识获取的正向效应越不显著;企业的潜在吸收能力水平越高,联系强度对隐性知识获取的正向效应会越显著,对显性知识获取的负向效应会越不显著,联系久度与位置中心度对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获取的正向效应也将越显著,网络规模对显性知识获取的正向效应越显著;企业的实现吸收能力水平越高,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获取对企业创新绩效提高的正向效应将越显著。此外,本文还发现处于不同的环境动态性与企业吸收能力的条件下不同类型网络中企业的知识获取与创新绩效的水平也是具有差异的,当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由稳定变为动荡时,只有强联系主导型企业网络中企业的知识获取水平有明显提高,弱联系与网络规模主导型企业网络中企业的知识获取水平基本没变化,而另外两种类型网络中的企业知识获取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当企业潜在吸收能力由弱变强时,四种不同类型网络中企业的知识获取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当企业实现吸收能力由弱变强时,四种类型网络中企业的创新绩效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
   纵观全文,本文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深化与创新:
   首先,本文构建了“企业网络--知识获取--创新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将企业网络分为联系强度、联系久度、位置中心度与网络规模四个维度进行度量,将知识获取划分为显性知识获取与隐性知识获取两个维度进行度量,并提出相关假设以及构建本文的概念模型,本文假设认为企业网络的特征差异通过影响企业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获取进而影响创新绩效,并依据浙江省企业的调查数据对所构建的概念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构建的概念模型不仅符合理论上的逻辑推理,更得到了相关实证数据的支持。此外,本文还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网络不同维度的特征差异把样本的企业网络分为四种类型,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网络中企业的知识获取与创新绩效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研究结果对于企业管理者构建不同模式的企业网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次,本文在分析企业网络对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基于不同的环境特性与企业特性的背景下企业网络对知识获取、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论对于我国本土企业根据外部环境特征以及自身特点构建相应的网络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相关实证研究表明,环境动态性在企业网络的不同维度特征与知识获取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调节效应;企业潜在吸收能力在企业网络的不同维度特征与知识获取之间也具有非常显著的调节效应;企业实现吸收能力在知识获取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这一研究结论深化了对企业网络情境作用的理解,并为企业根据所在环境以及自身特点选择最有效的网络模式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对于丰富我国企业网络化创新模式研究的理论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