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联盟能力、产业链整合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6h】

联盟能力、产业链整合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及对象

1.2.2 研究意义

1.2.3 研究对象

1.3 基本概念

1.3.1 联盟能力

1.3.2 产业链整合

1.3.3 战略性新兴产业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钱

1.5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1.6 论文创新处

1.7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联盟能力文献综述

2.1.1 联盟能力

2.1.2 动态能力理论

2.1.3 联盟能力的基本结构

2.1.4 联盟能力与联盟绩效

2.2 产业链整合文献综述

2.2.1 产业链的概念

2.2.2 产业链的类型

2.2.3 产业链整合的相关概念

2.2.4 产业链整合的作用

2.3 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综述

2.3.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界定

2.3.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划分

2.3.3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机理

2.3.4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探索性案例研究

3.1 案例研究方法

3.1.1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3.1.2 案例研究步骤

3.2 研究设计

3.2.1 理论预设

3.2.2 案例选择

3.2.3 数据收集方法

3.2.4 数据分析方法

3.3 案例企业简介

3.3.1 A生物制药企业

3.3.2 B新材料制造企业

3.3.3 C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

3.4 案例分析

3.4.1 联盟能力

3.4.2 产业链整合

3.4.3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3.5 结果讨论与命题提出

3.5.1 联盟能力与产业链整合

3.5.2 产业链整合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3.6 本章小结

4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4.1 联盟能力影响产业链整合的相关假设

4.1.1 动态整合能力与产业链整合

4.1.2 联盟协控能力与产业链整合

4.1.3 持续学习能力与产业链整合

4.1.4 概念模型

4.2 产业链整合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中介作用分析以及关系假设

4.2.1 产业链整合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4.2.2 概念模型

4.3 理论模型构建

4.4 本章小结

5 实证研究与假设检验

5.1 研究方法

5.1.1 变量设置

5.1.2 问卷设计

5.1.3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5.1.4 分析方法

5.2 数据分析

5.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2 信度和效度检验

5.3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5.3.1 相关性分析

5.3.2 结构方程模型

5.3.3 假设检验结果及讨论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理论贡献和管理启示

6.2.1 理论贡献

6.2.2 管理启示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6.3.1 研究局限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2008年金融危机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科技和经济制高点的主要战略手段。目前,各国为实现经济复兴和推动经济增长,都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要突破口,我国也已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构想,并将其视为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方向。
  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本研究将以联盟能力作为切入点,并结合产业链整合的现有相关理论,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构建联盟中核心企业以其联盟能力通过产业链整合的中介作用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概念模型,探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通过对企业管理人员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的访谈,以及对233名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借助SPSS和AMOS等软件对初始模型进行构建和修正,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核心企业的联盟能力对推动产业链整合有显著的影响,且联盟能力的不同维度对产业链整合的影响方式不同;二是产业链整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不仅影响其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也同时影响着产业的社会需求和创新能力等;三是产业中核心企业的联盟能力可通过产业链整合的中介作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这一研究结论,一方面为研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驱动因素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对于丰富联盟能力、产业链整合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理论和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另一方面,对于提升我国特别是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核心企业的联盟能力,提高企业进行产业链整合的意愿和水平,以及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有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