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镇住房补贴模式及保障规模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6h】

城镇住房补贴模式及保障规模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与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住房补贴模式的国际经验借鉴

3 杭州市现行住房补贴模式分析

3.1 杭州市住房保障现状

3.2 不同补贴方式的比较

3.3 经济适用住房的补贴模式分析

3.4 租赁型保障房的补贴模式分析

3.5 “三阶段”框架模型下的住房补贴模式选择

4 杭州市住房保障规模预测

4.1 研究方法

4.2 模型假设及变量选择

4.3 模型的构建及求解

4.4 不同补贴模式下的住房保障规模配比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与建议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工作和获得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商品房房价高涨让中低收入人群望而却步,因而政府通过积极推行住房保障政策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然而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面临补贴模式的选择和保障规模的确定两大难题,因此,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不同住房补贴模式下的效率和福利水平、预测住房保障规模,实现预测模型的创新,并探索不同补贴方式之间的规模配比,从而为政府建立长期有效的保障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首先,本文从杭州市各类型保障性住房着手,阐述杭州市住房补贴模式现状并对其现有的住房补贴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其次,以杭州市主城区的保障性住房为研究对象,构建住房保障规模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模型筛选主要指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和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相结合的模型进行住房保障面预测。最后,利用“倒U型”曲线将杭州市的住房保障发展轨迹划分为三个阶段,对住房保障发展的后两个阶段进行各类型保障性住房的规模配比预测分析。
  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杭州市住房保障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与保障规模均成正相关关系。
  (2)回归模型和灰色系统预测相结合的方法优于单一的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前者预测所得的住房保障面数据符合“倒U型”曲线假说,呈现上升后回落态势。
  (3)杭州市各类型保障性住房不同阶段规模配比不同,补贴模式逐渐由实物配租转为货币补贴,最终将出现公共租赁住房取代经济适用住房局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