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以C银行浙江省分行为例
【6h】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以C银行浙江省分行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主要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理论基础及现状分析

2.1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内涵

2.1.1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定义

2.1.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分类

2.1.3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征

2.1.4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来源

2.1.5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计量方法

2.2 实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现状分析

2.2.1 操作风险发生机构层级角度

2.2.2 操作风险发生业务类型角度

2.2.3 操作风险发生的银行性质角度

2.2.4 操作风险发生的事件类型角度

2.2.5 操作风险发生的涉及人员角度

3 C银行浙江分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3.1 C银行浙江分行概况

3.2 C银行浙江分行操作风险管理概况

3.2.1 C银行浙江分行操作风险管理制度建设

3.2.2 C银行浙江分行操作法风险管理的方法

3.3 C银行浙江分行操作风险事件概况

3.3.1 C银行浙江分行操作风险数据分析

3.3.2 C银行浙江分行操作风险事件分析

3.4 C银行浙江分行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

3.4.1 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3.4.2 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能力较弱

3.4.3 操作风险管理环境较落后

3.4.5 内部员工因素

3.4.6 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问题

4 C银行浙江分行操作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4.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

4.1.1 构建独立的内部控制架构

4.1.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流程

4.1.3 加强内部监管力度

4.2 操作风险内部管理体系的设计

4.2.1 完善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

4.2.2 建立科学的操作风险管理流程

4.2.3 完善操作风险控制体系建设

4.3 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4.3.1 做好理念引导

4.3.2 完善考核机制

4.3.3 加强员工业务培训和职业生涯设计

4.4 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保障体系

4.5 强化信息系统建设

4.6 创造优良的操作风险管理外部环境

5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商业银行产生以来操作风险也随之产生,且存在于商业银行的每一个业务环节过程中。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爆发了大量金融系统破产倒闭案件,尤其是1995年发生的巴林银行交易员尼克里森的违规操作事件,直接暴露出银行自身内部缺乏有效的操作风险控制防范措施。随着商业银行的全能化,自动化、电子商务、兼并收购以及风险缓释技术等新筹融资技术的应用,虽然有效的减少了银行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但是银行的监管资源又过度的倾斜在不良资产的处置上,导致近年来操作风险案件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因此成为金融机构面对的最大威胁之一。
  近年来,国内频发的操作风险案件也触动了我国银行业及监管部门,如2003年的中国银行开平支行的40亿巨额骗贷案、2017年的农行武侯支行的10亿巨额“萝卜章”案等。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和变革,如何提高银行自身对操作风险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及相关监管部门不可回避的话题之一。
  本文在中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现状及成因,并以C银行浙江分行的实际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操作风险的现状与管理,同时运用相关风险管理模型及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几点操作风险管理建议,从而强化C银行浙江分行操作风险的管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