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聚磷酸盐对养殖鲈鱼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6h】

多聚磷酸盐对养殖鲈鱼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引言

1.1 鱼类资源

1.1.1 淡水鱼状况

1.1.2 鱼肉组织

1.2 多聚磷酸盐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2.1 磷酸盐的种类

1.2.2 多聚磷酸盐在食品中的作用

1.2.3 多聚磷酸盐提高保水性的机理

1.3 多聚磷酸盐食品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1.3.1 多聚磷酸盐在我国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3.2 复合磷酸盐食品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1.4 核磁共振技术评价肉品持水性

1.4.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1.4.2 低场脉冲核磁共振系统基本测量序列

1.4.3 低场核磁共振在食品研究中的应用

1.5 电子鼻的研究进展

1.6 质构

1.6.1 质构仪的介绍

1.6.2 质构仪在不同食品品质评价中的研究现状

1.7 肌肉组织结构变化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1.8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8.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8.2 研究内容

第2章 多聚磷酸盐对鲈鱼保水性及其体内水分分布影响的核磁共振研究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1.1 材料

2.1.2 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复合磷酸盐配比的优化

2.2.2 磷酸盐对水分迁移规律的影响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复合磷酸盐配比的优化

2.3.2 磷酸盐对水分迁移规律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聚磷酸盐对鱼肉贮藏期间品质参数的影响研究

3.1 材料、试剂与仪器

3.1.1 材料

3.1.2 试剂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原材料处理

3.2.2 感官评价

3.2.3 质构测定

3.2.4 色差测定

3.2.5 电子鼻的测定

3.2.6 保水性能的研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感官质量评价

3.3.2 不同保藏温度下鲈鱼质构的变化

3.3.3 色差分析

3.3.4 电子鼻的测定结果

3.3.5 保水性能的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聚磷酸盐对鲈鱼组织结构的影响

4.1 材料、试剂与仪器

4.1.1 材料

4.1.2 试剂

4.1.3 主要仪器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Masson三色染色法

4.2.2 透射电镜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Masson三色染色法

4.3.2 透射电镜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鲈鱼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之一。鲈鱼肉质坚实洁白,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口味鲜美。目前鲈鱼以鲜销为主,但其超市销量大,养殖量在加大,冰鲜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在冷冻过程中,产品的保水性与品质的优劣密切相关。水分是食品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决定食品的物理化学特性、影响食品风味的主要因素。保水性是水产品生产加工的关键之一,在冷冻贮藏、解冻等过程中常会出现因自由水冻结和蛋白质结合水脱离而造成解冻过程中汁液流失,导致营养损失,同时结合水的脱离也会造成蛋白质冷冻变性影响产品品质。多聚磷酸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食品品质改良剂之一,以优良的保水功能应用于肉制品和水产品中。
   本课题以养殖鲈鱼为研究对象,探讨多聚磷酸盐对养殖鲈鱼品质的影响。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样品的水分含量及形态的变化趋势,以T22的积分峰面积值为指标,筛选出最佳保水效果的不同磷酸盐配比,并对不同处理之后的样品中各种形态的水分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同时以硬度、弹性、咀嚼性、黏附性、L、a、b为指标,测定0℃冷藏和-18℃冻藏期内多聚磷酸盐对鲈鱼质构、色差的影响,利用电子鼻技术比较不同处理组的鲈鱼风味变化,通过常用的保水方法测定各处理组。以石蜡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磷酸盐对样品组织结构的影响,对多聚磷酸盐的保水机理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为多聚磷酸盐在中国水产品中的加工利用、品质保持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以焦磷酸钠、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的添加量作单因素实验,运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复合磷酸盐的最优配比。焦磷酸钠溶液浓度1.74%、三聚磷酸钠溶液浓度3.03%、六偏磷酸钠溶液浓度0.92%。磷酸盐对鲈鱼保水性的影响大小顺序:焦磷酸钠>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
   经响应面分析得到实验因子对响应值的影响函数表达式如下:R=470120.625-6641.039*A-1618.820*B-1517.133*C-9714.985*A*B+6528.882*A*C-1994.575*B*C-21755.325*A2-12014.298*B2-8247.652*C2
   通过研究磷酸盐对水分迁移的规律,可以知道磷酸盐的作用在T22弛豫时间及T22的积分峰面积上都有了较好地体现,说明复合磷酸盐主要增加的是肌肉中蛋白质结合水的含量,这与后面对其保水性的验证是一致的。
   2、利用质构仪、色差仪分析了多聚磷酸盐对鲈鱼鱼肉质地、色差的影响,得到未经磷酸盐浸泡的鲈鱼的各项质构、色差参数随着保藏时间的延长变化较大,经多聚磷酸盐处理的样品各项参数变化幅度不大,通过感官评定发现经过多聚磷酸盐处理的样品口感较好,与质构测定结果一致。另外对电子鼻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蒸煮后新鲜样、水浸泡、复配磷酸盐溶液浸泡和市售磷酸盐溶液浸泡的四组样品组内差异不大。
   3、通过对浸泡增重率、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及出品率等指标的分析,发现经复配磷酸盐处理的鲈鱼总体保水效果优于其他组。虽然其浸泡增重率并不是最高,但在之后的解冻损失率最低,仅为2.15%。水浸泡组解冻损失率最大,达到9.26%,新鲜鲈鱼冷冻后的解冻损失率达到8.36%,市售复合磷酸盐的解冻损失率为2.19%。蒸煮损失率明显低于新鲜样及水浸泡组,比市售复合磷酸盐组的蒸煮损失也要小。冻藏1个月后,其出品率(91.8%)也达到最大值,高于其他处理组,从而证实了核磁优化得到的磷酸盐配比的可行性。
   4、利用实体显微镜观察新鲜样、水浸泡、复配磷酸盐溶液浸泡和市售磷酸盐溶液浸泡的养殖鲈鱼组织切片及在-18℃条件下冻藏1个月的组织切片,发现随着冷冻贮藏时间的延长,未经磷酸盐处理的养殖鲈鱼组织中出现了很多大小不一的孔洞,经过磷酸盐处理的养殖鲈鱼质地得到明显改善。通过透射电镜观察-18℃条件下冻藏1个月的未处理鲈鱼及经复配磷酸盐浸泡的鲈鱼组织结构,并与鲜样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经复合磷酸盐作用的鱼肉肌肉组织质地比较好,排列比较整齐。未经磷酸盐处理的养殖鲈鱼结构遭到严重的破坏,蛋白质变性更加严重,说明了磷酸盐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肌肉的组织结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