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红外系统杂散光分析研究
【6h】

红外系统杂散光分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名词缩写

本人申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红外系统杂散光分析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遮光罩和挡光环的程序化设计

第四章红外系统杂散光仿真模型分析

第五章可见光光学系统杂散光分析实例

第六章红外系统杂散光分析的实验验证

第七章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探测器灵敏度的大幅度提高,光电探测系统的分辨本领已接近或达到光学系统的衍射极限,此时光学系统要获得较好的探测能力就需要在设计初始阶段将光学系统设计和杂散光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两者互为改进。对于高灵敏度或高杂散光抑制水平的光学系统,杂散光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论文详细介绍了红外系统杂散光分析的一些基本理论,系统地总结了红外系统杂散光分析的原理。对红外系统的杂散光来源及相应的分析步骤做了详细的论述,为后续杂散光分析工作的开展做了坚实的理论铺垫。 阐述了消杂散光的遮光罩和挡光环设计方法,详尽地讨论遮光罩和挡光环的程序化设计问题。基于自行推导的设计公式,提出利用程序计算来实现遮光罩一挡光环的设计思路。编制了可用于各种光学系统的遮光罩和挡光环通用设计程序,为提高杂散光分析效率提供了技术基础。 对红外系统杂散光模型仿真的原理、技术及软件做了详细的论述,包括建模的过程和步骤等。解决了本论文的三个任务:确定了系统的发射率、获得了各发射率下的系统PST曲线图、求出了太阳、天空、系统自身热辐射在探测器上的杂散光量级。通过两个仿真分析实例与实际结果或理论估算结果的对比,即间接通过实验手段验证了红外系统杂散光仿真程序的精确度和稳定性。计算表明,本论文中采用的散射模型和分析参数具有足够精确度和稳定性。有力地确保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