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红壤铜污染的物理化学行为和生物学表征
【6h】

红壤铜污染的物理化学行为和生物学表征

代理获取

目录

致谢

第一篇文献综述

第一章 重金属胁迫下土壤微生物和微生物过程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1.1引言

1.2研究的历史进程

1.3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和微生物过程的胁迫作用

1.4土壤微生物和微生物过程重金属胁迫有待研究的问题

1.5结语

第二章 土壤铜污染的物理化学行为和生物有效性。

2.1引言

2.2农田土壤铜污染现状

2.3铜在土壤中的专性吸附

2.4土壤铜的生物有效性

2.5展望.

第三章 农田生态系统铜污染的生物学表征。

3.1引言

3.2铜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3.3铜污染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3.4铜污染对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5生态毒性剂量描述

3.6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评价新技术

3.6.1微生物重金属胁迫荧光分析(MicroboxTM)

3.6.2 PLFA微生物结构多样性和BIOLOGTM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3.6.3土壤DNA定量分析

3.7小结.

第四章研究目的和实验设计。

4.1立论依据和研究目的

4.2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2.1研究目标

4.2.2研究内容

4.2.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

4.3.1铜在可变电荷土壤(红壤)中的形态和吸附解吸机制

4.3.2土壤培养试验

4.3.3温室盆栽试验

4.3.4分析方法

4.3.5供试土壤基本性质

第二篇红壤铜污染的物理化学行为

第五章污染状况下红壤对铜的吸附—解吸行为。

5.1引言

5.2材料和方法

5.2.1土壤

5.2.2铜离子吸附和平衡体系pH变化

5.2.3 1mol NH4Ac L-1(pH 5.0)对吸附铜的解吸

5.2.4统计分析

5.3结果和讨论

5.3.1 Cu2+吸附等温线和对平衡液pH的影响

5.3.2铜吸附的分配系数(Kd)

5.3.3吸附Cu2+的解吸

5.4结论

第六章陪伴阴离子对可变电荷土壤铜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

6.1引言

6.2材料和方法

6.2.1土壤

6.2.2供试铜源和铜离子浓度

6.2.3铜吸附及平衡液pH变化

6.2.4吸附铜的解吸

6.2.5统计分析

6.3结果和讨论

6.3.1陪伴阴离子对铜吸附等温线的影响

6.3.2伴随阴离子对铜离子吸附平衡液pH的影响

6.3.3陪伴阴离子对铜离子分配系数(Kd)的影响

6.3.4陪伴阴离子对吸附铜离子解吸的影响

6.4结论

第七章 铝离子对可变电荷土壤铜吸附酸化的贡献。

7.1引言

7.2材料和方法

7.2.1土壤

7.2.2铜离子吸附、铝离子释放和平衡体系pH变化

7.2.3统计分析

7.3结果和讨论

7.3.1铜离子等温吸附和铝离子解吸

7.3.2铜离子等温吸附平衡液酸化和铝离子解吸

7.4结论

第八章 不同污染程度红壤中铜形态及其有效性。

8.1引言

8.2材料和方法

8.2.1供试土壤

8.2.2土培试验

8.2.3土壤铜形态连续分级

8.2.4 pH测定

8.2.5有效态铜提取和测定

8.2.7统计分析

8.3结果与讨论

8.3.1不同铜浓度污染对土壤各组分铜的贡献和时间变异

8.3.2三种不同提取剂提取的土壤有效铜

8.3.3土壤酸化作用

8.4结论

笫三篇红壤铜污染的生物学表征

第九章 红壤铜污染对玉米幼苗的胁迫效应。

9.1引言

9.2材料和方法

9.2.1供试土壤

9.2.2盆栽试验设计

9.2.3玉米幼苗样品采集、处理和生物学性状的考查

9.2.4玉米幼苗根中生物化学指标的测定

9.2.5土壤可提取态铜和玉米幼苗叶根铜含量的测定

9.2.6统计分析

9.3结果与讨论

9.3.1红壤中玉米幼苗铜胁迫的生物学性状

9.3.2不同铜污染水平下玉米幼苗地上部和根的铜吸收量

9.3.3玉米幼苗根的铜胁迫生理生化

9.3.4红壤铜污染的铜生物有效性表征

9.3.5铜污染红壤玉米幼苗的铜胁迫临界浓度

9.4结论.

第十章 铜污染对红壤微生物学及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10.1引言

10.2材料和方法

10.2.1供试土壤

10.2.2盆栽试验设计

10.2.3土壤酶分析

10.2.4土壤呼吸作用强度和微生物生物量测定

10.2.5统计分析

10.3结果与讨论

10.3.1红壤铜污染对土壤酶活性胁迫的剂量效应和时间变异

10.3.2红壤铜污染对土壤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10.3.3污染红壤中铜的生物有效性表征和生物活性铜胁迫临界浓度

10.4结论.

第十一章 铜污染对红壤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11.1引言

11.2材料和方法

11.2.1供试土壤

11.2.2盆栽试验设计

11.2.3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平板分离

11.2.4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多样性分析(BIOLOGTM)

11.2.5多样性系数应用模型

11.2.6统计分析.

11.3结果与讨论

11.3.1铜污染对红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种群结构的影响

11.3.2红壤铜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多样性的影响

11.4结论

第四篇总论

第十二章红壤铜污染的物理化学行为和生物学表征—主要研究结果与展望。

12.1引言

12.2红壤铜污染的物理化学行为

12.2.1黄筋泥和红砂土的铜离子等温吸附-解吸行为

12.2.2铜离子吸附与土壤酸化作用

12.2.3吸附态铜在土壤各组分间的分配和有效性

12.3红壤铜污染的生物学表征

12.3.1植物生长性状和生理生化表征

12.3.2土壤生物活性表征

12.3.3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变化

12.4需继续深入研究的几个方面

12.4.1铜污染引起土壤酸化对玉米幼苗、土壤生物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和种群的影响

12.4.2土壤铜污染(胁迫)的生物学表征

12.4.3酸性土壤中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多样性测定方法的改进

12.4.4土壤铜生物有效性化学表征

Physic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Copper Contamination in Red Soils

1. Introduction

2. Physicochemical behavior of copper in red soils contaminated by copper

2.1.Isotherms of Cu2+ adsorption-desorption

2.2.Acidification caused by Cu adsorption

2.3.Transformation and availability of added Cu

3. B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Cu contamination

3.1. Plant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3.2. Characterization of soil biological activity

3.3. Change of soil culturable microflora and community structu re

4. Some Consideration of Future Research

4.1. Potential contribution of soil acidification to the responses of plants,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to Cu stress in Cu-contaminated soils

4.2. Development of Cu contamination criteria based on soil biological tests

4.3. A modification of BIOLOG TM substrate utilization pattern for acid soils

4.4. Bioavailability of soil Cu

主要参考文献

表索引

图索引

照片索引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全文共由四篇组成.第一篇,文献综述.第一章,重金属胁迫下土壤微生物和微生物过程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第二章,土壤铜污染的物理化学行为和生物有效性.第三章,农田生态系统铜污染的生物学表征.第四章,研究目的和实验设计.第二篇,红壤铜污染的物理化学行为.第五章,污染状况下红壤对铜的吸附-解吸行为.第六章,陪伴阴离子对可变电荷土壤铜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第七章,铝离子对可变电荷土壤铜吸附酸化的贡献.第八章,不同污染程度红壤中铜形态及其有效性.第三篇,红壤铜污染的生物学表征.第九章,红壤铜污染对玉米幼苗的胁迫效应.第十章,铜污染对红壤微生物学及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第十一章,铜污染对红壤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第四篇,总论.第十二章,红壤铜污染的物理化学行为和生物学表征-主要研究结果与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