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华绒螯蟹常见病原的分离鉴定、致病及免疫机制研究
【6h】

中华绒螯蟹常见病原的分离鉴定、致病及免疫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中华绒螯蟹常见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机理

第一章中华绒螯蟹弧菌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胞外蛋白酶(ECPase)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二章中华绒螯蟹气单胞菌病原的分离鉴定、药物敏感性及其致病因子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三章蟹源致病性易损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的克隆及其PCR快速检测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四章中华绒螯蟹“抖抖病”病原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二部分中华绒螯蟹免疫机制的研究

第五章中华绒螯蟹血淋巴凝集素及疫苗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诱导的研究

一、甲壳动物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二、中华绒螯蟹血淋巴凝集素的分离纯与部分性质研究

三、疫苗对中华绒螯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诱导研究

第三部分总结

一、本研究取得的进展和创新点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Ⅰ)

参考文献(Ⅱ)

附: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对患弧菌病的中华绒螯蟹进行了细菌性病原的分离和鉴定,从病蟹体内分离到三株病原菌,其生理生化特性、菌株形态及菌落形态均一致,经鉴定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人工注射感染健康蟹,2d内均发生死亡,死亡率100%,并且症状同自然发病症状相似,证实副溶血弧菌为中华绒螯蟹弧菌病的病原菌.对患气单胞菌病(含腹水病)的中华绒螯蟹进行了细菌性病原的分离和鉴定,从病蟹体内分离到三株病原菌,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单极生鞭毛,运动,兼性厌氧,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等,经鉴定这三株病原菌均属气单胞菌;再经其它生物学特性测定,两株与易损气单胞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基本相同,故将这两株病原菌鉴定为易损气单胞菌(Aeromonas trota);另外一株与嗜水气单胞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基本相同,故将此株病原菌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蟹源致病性的易损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均可产生外膜蛋白、胞外蛋白酶、溶血素等致病因子.根据气单胞菌已发表的气溶素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从蟹源致病性易损气单胞基因组中克隆出长为622bp的基因片断,内切酶BamHI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产生长约570bp和50bp两条片断.研究还利用设计的特异引物,采用PCR技术,对蟹源致病性易损气单胞菌进行了快速分子鉴定的研究.中华绒螯蟹“抖抖病”是一种危害严重、流行面广的蟹病,为防治该病我们对病蟹进行了病原初步研究.为了防治中华绒螯蟹的传染性疾病,使用各种抗菌剂仍被作为目前的主要对策,但是由于耐药性病原菌的形成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等方面的考虑,正确使用疫苗或免疫增强剂来提高中华绒螯蟹自身的抗病能力,是以后预防蟹病发生的途径.尽管甲壳动物的血淋巴液内不存在免疫球蛋白,但是具有非特异性免疫的性质,适当的诱导可提高血细胞的吞噬能力及多种体液免疫因子的数量和活性.研究发现,肌肉注射嗜水气单胞菌疫苗后一定时间内,中华绒螯蟹血清溶菌酶、超氧化物酶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活力均有所升高,免疫保护率为74.7%,证明肌肉注射嗜水气单胞菌疫苗的确能够增强中华绒螯蟹的免疫抗病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