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nternet QoS中带宽共享的公平性研究
【6h】

Internet QoS中带宽共享的公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简写对照表(Abbreviation)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的内容

§1.3所取得的成果

§1.4本文的组织

第二章QoS研究综述

§2.1概述

§2.1.1什么是QoS

§2.1.2 QoS量化指标

§2.1.3 QoS服务模型

§2.2综合服务(IntServ)

§2.2.1 IntServ基本概念

§2.2.2综合服务主要构件

§2.2.3资源预留协议RSVP

§2.2.4 IntServ的局限性

§2.3区分服务(DiffServ)

§2.3.1区分服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3.2区分服务的工作模型、原理

§2.3.3DiffServ基本服务类型

§2.3.4区分服务中的关键技术

§2.4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

§2.4.1基本概念

§2.4.2 MPLS基本原理

§2.4.3 MPLS体系结构

§2.4.4 MPLS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TE)

§2.5端到端QoS(End-to-End QoS)

§2.5.1 MPLS与DiffServ的端对端QoS模型

§2.5.2 RSVP为MPLS提供资源QoS模型

§2.5.3 RSVP与DiffServ的端对端QoS模型

§2.5.4在DiffServ上提供IntServ服务

§2.6组播QoS

§2.7 QoS方案优劣的衡量指标

参考文献

第三章标记算法的研究现状

§3.1影响标记算法公平性的因素

§3.2 Seddigh等人关于TCP吞吐量的实验研究

§3.2.1 RTT对TCP吞吐量的影响

§3.2.2汇聚流中单流数量对TCP吞吐量的影响

§3.2.3目标速率对TCP吞吐量的影响

§3.2.4数据包尺寸对TCP吞吐量的影响

§3.2.5非响应性流对TCP吞吐量的影响

§3.3其它关于带宽共享公平性的实验研究

§3.3.1 J.F.de Rezende的研究结果

§3.3.2 J.Ibanez等人的研究结果

§3.4基于令牌桶的调节器

§3.4.1令牌桶(Token Bucket)

§3.4.2令牌桶在DiffServ中的应用

§3.4.3单速率三色标记算法(srTCM)

§3.4.4双速率三色标记算法(trTCM)

§3.5基于时间滑移窗口的调节器

§3.5.1基本的时间滑移窗口算法

§3.5.2改进的tswTCM标记算法(Improved tswTCM,ItswTCM)

§3.5.3基于记忆的TCP友好数据包标记算法

§3.6其它类别的调节器

§3.6.1自适应的数据包标记算法

§3.6.2基于公式的数据包标记算法

§3.7本论文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第四章一种自适应的公平标记算法--AFM算法

§4.1 AFM算法的设计

§4.1.1设计思想

§4.1.2可利用带宽的估计

§4.1.3目标速率的统计

§4.1.4带宽重分配

§4.1.5计量器、标记器

§4.1.6源端抑制

§4.2仿真实验

§4.2.1仿真试验

§4.2.2仿真试验参数

§4.3结果及分析

§4.3.1目标速率的影响

§4.3.2 RTT的影响

§4.3.3数据包尺寸的影响

§4.3.4单流数量的影响

§4.3.5是否存在非响应流

§4.3.6拥塞窗口和慢启动阀值的变化

§4.4 AFM算法的布置

§4.5 AFM公平算法的分析

§4.6 AFM算法存在的问题

§4.7总结及将来的工作

参考文献

第五章TCP协议的研究现状

§5.1 TCP协议研究的演进

§5.1.1 Tahoe TCP

§5.1.2 Reno TCP

§5.1.3 New-Reno TCP

§5.1.4 SACK TCP

§5.1.5 Vegas TCP

§5.2无线环境中的TCP协议的研究

§5.2.1无线网络的特点

§5.2.2 TCP协议在无线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5.2.3无线环境中的TCP协议研究的方向

§5.3现有的无线环境下的TCP协议

§5.3.1 TCP-Probing

§5.3.2 WTCP

§5.3.3 WWP(Wave and Wait Protoco1)

§5.3.4 TCP-Rea1

§5.3.5 I-TCP(Indirect TCP)

§5.3.6其它的TCP协议实现

§5.4错误检测机制

§5.5错误恢复机制

§5.6本论文所提出的TCP协议

参考文献

第六章TCP-Rab协议

§6.1相关工作--Westwood

§6.2 TCP-Rab的设计思想

§6.3接收端的拥塞控制机制

§6.4发送端的拥塞控制机制

§6.4.1带宽估计

§6.4.2拥塞控制策略

§6.5 TCP-Rab性能模型

§6.5.1拥塞避免阶段的吞吐量模型

§6.5.2拥塞避免阶段与慢启动阶段混合的吞吐量模型

§6.6仿真实验

§6.7实验结果及分析

§6.7.1带宽估计的准确性

§6.7.2拥塞窗口及慢启动阀值的设置

§6.7.3瓶颈带宽对吞吐量的影响

§6.7.4 RTT对吞吐量的影响

§6.7.5链路错误率对吞吐量的影响

§6.7.6公平性

§6.7.7友好性

§6.8 TCP-Rab存在的问题及将来的工作

§6.9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总结与展望

§7.1本论文的总结

§7.1.1 QoS研究的综述

§7.1.2标记算法的研究

§7.1.3 TCP协议的研究

§7.2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7.2.1对QoS研究的展望

§7.2.2对带宽共享公平性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前,尽管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带宽以及网络速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却也几乎以与网络发展速度相同的速度增加,甚至超过网络发展的速度,这使得网络带宽与网络速度依然是一个关键问题.同时,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应用(如多媒体应用,组播应用等)不仅使传输流量增加,更因为这些应用改变了以前的流量性质,因而它们需要全新的服务要求,这也就导致了改变网络的需要.现有的Internet网络基本上只提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