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季节性繁殖生物学研究
【6h】

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季节性繁殖生物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中国石龙子的生境、采集与实验室饲养

第二章中国石龙子雄性生殖腺体的季节性变化

第三章中国石龙子的精子形成与睾丸周期

第四章中国石龙子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

第五章中国石龙子繁殖季节血浆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变化

第六章实验环境温度对雄性中国石龙子性腺及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影响

第七章实验环境温度下中国石龙子的繁殖输出和幼体特征

第八章中国石龙子的核型分析和Sox基因克隆

结论

文献述评:爬行动物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该文研究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季节性繁殖的生物学问题,探讨爬行动物有鳞类的繁殖生物学模式.运用显微及超微技术、放免和分子生物学等现代技术手段,观察睾丸组织结构的季节性变化过程与精子发生和形成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成熟精子的结构特征;分析繁殖期性腺形态结构变化与血浆性类固醇激素水平变化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实验性环境温度在性腺复苏和萎缩过程中的作用;观测不同的实验环境温度对母体繁殖输出和幼体特征的影响;分析不同地理居群的染色体核型,并通过Sox基因的克隆,检测雌雄个体相关基因的分化.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一、雄性生殖腺的年周期变化中国石龙子睾丸重量和体积、附睾重、输精管重和曲细精管直径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睾丸3月份最重,5~9月份最轻.睾丸体积和重量的年周期变化规律一致.附睾3月份最重,8~9月份最轻.二、精子形成与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 中国石龙子早期精细胞中有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的集合,由高尔基复合体所分泌的前顶体囊泡,逐渐向核移动,以后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阶段Ⅰ,前顶体囊泡移至核膜时,核膜凹陷形成封闭的顶体囊泡,囊泡底部靠近核膜处有一电子致密的顶体颗粒,近端中心粒及鞭毛开始出现;阶段Ⅱ,顶体囊泡变扁平,细胞核延长,染色质浓缩成短丝状的染色质纤维;阶段Ⅲ,核进一步延长,染色质纤维变粗变长,按核纵向排列有序;阶段Ⅳ,染色质纤维浓缩至最大限度,电子透明的核质消失,核呈高电子致密,顶体复合体发育完全.三、繁殖季节血浆类固醇激素水平波动与性腺变化问的关系 繁殖季节中血浆类固醇激素水平与性腺形态学变化密切相关.卵巢重量于4月底至5月中旬间达峰值,血浆雌二醇(17β-estradiol,E<,2>)水平于3月底至最高值,此后显著回落,并于排卵前再次回升.四、环境温度对雄性性腺的影响 性腺已经开始复苏的雄性中国石龙子,在不同的环境温度(25、30和35℃)下性腺重量均能继续发育至最高水平,随后萎缩.五、不同温度下的繁殖输出和幼体特征 不同实验环境温度(24℃、28℃和32℃)对母体繁殖有显著影响.六、染色体核型和Sox基因克隆 浙江洞头、温州、泰顺和江西南丰四个地理居群中中国石龙子的二倍体均为2n=26(18V+4sV+4I),NF=48,没有发现雌雄异型性染色体;Sox基因克隆结果显示有雌、雄个体的分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