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油菜籽品质性状的胚、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6h】

油菜籽品质性状的胚、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文献综述

2.1甘蓝型油菜品质的评价标准

2.2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分析的遗传模型

2.3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

2.3.1油菜品质性状的遗传

2.3.2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

2.3.3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与植株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

2.3.4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2.4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的育种与改良

3材料与方法

3.1遗传研究材料与方法

3.1.1研究材料与试验设计

3.1.2性状测定

3.1.3统计分析分析

3.2育种改良方法研究

4结果与分析

4.1亲本及杂交后代甘蓝型油菜植株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表现

4.1.1甘蓝型油菜亲本及杂交后代植株农艺性状

4.1.2甘蓝型油菜亲本和杂交后代的品质性状

4.2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的方差分析

4.2.1芥酸含量的方差分析

4.2.2硫苷含量的方差分析

4.2.3含油量的方差分析

4.2.4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方差分析

4.2.5棕榈酸含量的遗传方差分析

4.2.6油酸含量的遗传方差分析

4.2.7亚油酸含量的遗传方差分析

4.2.8亚麻酸含量的遗传方差分析

4.2.9花生烯酸含量的遗传方差分析

4.3油菜品质性状的遗传率分析

4.3.1甘蓝型油菜硫苷、含油量和蛋白质的遗传率分析

4.3.2甘蓝型油菜各脂肪酸性状的遗传率分析

4.4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4.4.1甘蓝型油菜主要脂肪酸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4.4.2甘蓝型油菜含油量、蛋白质和硫苷含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4.4.3甘蓝型油菜脂肪酸与含油量、蛋白质和硫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4.5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与植株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4.5.1芥酸与植株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4.5.2硫苷含量与植株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4.5.3含油量与植株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4.5.4蛋白质含量与植株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4.5.5棕榈酸含量与植株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4.5.6油酸含量与植株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4.5.7亚油酸含量与植株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4.5.8亚麻酸含量与植株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4.5.9花生烯酸含量与植株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4.6甘蓝型油菜亲本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预测

4.6.1亲本芥酸含量的遗传效应预测

4.6.2亲本硫苷含量的遗传效应预测

4.6.3亲本含油量的遗传效应预测

4.6.4亲本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效应预测

4.6.5亲本棕榈酸含量的遗传效应预测

4.6.6亲本油酸含量的遗传效应预测

4.6.7亲本亚油酸含量的遗传效应预测

4.6.8亲本亚麻酸含量的遗传效应预测

4.6.9亲本花生烯酸含量的遗传效应预测

4.7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4.7.1芥酸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4.7.2硫苷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4.7.3含油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4.7.4蛋白质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4.7.5棕榈酸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4.7.6油酸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4.7.7亚油酸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4.7.8亚麻酸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4.7.9花生烯酸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4.8甘蓝型油菜芥酸和硫苷含量的改良研究

5讨论

5.1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遗传表达的影响

5.2遗传效应分析与油菜品质性状的后代选择

5.3遗传相关分析与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的间接选择

5.3.1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与品质性状间接选择的关系

5.3.2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与植株农艺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与品质性状的间接选择

5.4亲本遗传效应预测与油菜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

5.5油菜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利用

6参考文献

7附录:与博士论文研究有关的论文

展开▼

摘要

该研究采用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差异较大的8个油菜品种(油菜601、高油605、华双3号、云油8号、中油821、鄂油长荚、中R-888和Tower)作亲本,采用完全双列杂交的方法配置杂交组合,测定了两个环境条件下亲本、F<,1>和F<,2>种子的硫苷、含油量、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烯酸、芥酸和蛋白质含量等品质性状.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二倍体种子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受胚、细胞质、母体植株遗传主效应以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影响时的遗传规律、油菜品质性状间以及品质性状与植株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亲本育种值和F<,2>杂种优势表现.研究发现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除了受胚、细胞质和母体植株遗传主效应控制外,还明显受到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在不同遗传体系中,芥酸和硫苷含量以母体遗传效应为主,其次为细胞质效应;含油量、蛋白质、棕榈酸和花生烯酸含量主要表现为母体效应为主;而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则以胚效应为主,其中亚油酸以胚加性为主、亚麻酸以胚显性为主.进一步分析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表明,控制含油量、蛋白质和花生烯酸含量性状的母体效应,以及控制亚麻酸含量的胚显性效应的表达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表现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大多都达到显著水平,在该研究中油菜品质育种工作者可以在降低硫苷含量的同时增加脂肪酸(除花生烯酸)含量.另外,硫苷与油酸、棕榈酸与油酸、亚油酸或亚麻酸、花生烯酸与芥酸以及油酸与亚油酸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硫苷与芥酸、含油量与硫苷、蛋白质与硫苷、棕榈酸与芥酸、油酸与芥酸、亚油酸与芥酸、棕榈酸与花生烯酸、油酸与花生烯酸以及亚油酸与花生烯酸间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含油量与花生烯酸成对性状间存在着正向或负向相关,这些性状可以得到同时改良;同时改良硫苷和花生烯酸,含油量与油酸、亚油酸或芥酸,蛋白质与油酸、亚油酸或芥酸等成对性状则比较困难.以上这些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对油菜品质性状间的间接选择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与植株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除了油酸与二次分枝的基因型协方差外,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与植株农艺性状间的基因型协方差及表现型协方差都达到显著水平.在试验群体的后代中通过单株连续选择,获得芥酸和硫苷含量基本符合油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