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怀特海的创造性哲学及其宗教文化意蕴
【6h】

怀特海的创造性哲学及其宗教文化意蕴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章思辨哲学与创造

第一节对思辨哲学的界定

理性与经验的双重规定

宇宙论的形而上学

在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之间

对近代主观主义原理的改造

第二节过程与机体的哲学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

非实体的机体哲学

过程与机体的一致。

第三节终极的创造性原理

终极范畴创造性及其例示

“多生成一,由一而长。”

创造性原理的本体论和方法论

第二章创造与可能:永恒客体

第一节对柏拉图形式论的批判

论柏拉图的形式与事物

怀特海与柏拉图的对立

拒斥柏拉图的形式观念。

第二节永恒客体的内在超越性

从客体发展到永恒客体

永恒客体具有个体本质

永恒客体超越现实事态

永恒客体关系本质涵义

永恒客体构入现实事态。

第三节永恒客体与传统共相论

对共相理论的批评取代

性质或关系与共相理论

关系与性质的相对地位

第四节永恒客体与创造性原理

永恒客体与本体论原理

事物多样性与永恒客体

事物统一性与永恒客体

创造性过程与永恒客体

经验事实预设永恒客体。

第三章创造与实在:现实事态

第一节现实实有与本体论原理

现实实有作为经验事态

本体论原理和相对性原理

现实事态的时问性框架

现实事态的个体生活史

柏格森绵延原理原子化。

第二节现实事态关联性与呈现

事态关联性与环境意义

呈现方式与事态内在性

事态客体化为不朽资料

摄受关系构成现实事态

物理摄受ApX的个案分析

事态蕴集及其双重分析

第三节现实事态个体性与实体

现实事态的个体性表现

主体目的是个体性根据

对传统实体观念的批评

拒斥空虚和静态的实体

否认孤立和无关的实体

自因与事态的主体目的

持久与现实事态集合体

现实事态与实体的对比。

第四节创造的继承性与新颖性

物理摄受对比概念摄受

主体目的对比主体形式

机体多元论与关系实在

事态的内在性与超越性

知觉经验事实作为证据。

第四章创造与知觉:象征指涉

第一节感觉资料揭示双重知觉

感官知觉及其表象

感觉资料产生原因

感觉资料双重指涉。

第二节因果效应源于具体时间

休谟论因果性问题

康德的主观性构造

因果性与具体时间。

第三节知觉象征及其结构分析

知觉象征一般定义

象征指涉结构分析

可错性及诉诸实用

符号对实在的分有。

第四节象征指涉的创造性内涵

顺应与补充的关系

审美与理智的对比

知觉象征指向文化。

第五章创造性哲学与神学建构

第一节对传统上帝观念的改革

批判和改造传统的上帝观念

基督教神学的历史发展

对神学的理性要求

第二节上帝的原初本性和理想

上帝本性及其哲理意蕴

上帝原初本性是世界新质根源

上帝作为形上限制原理。

第三节上帝的结果本性和现实

与原初本性对比的结果本性

道成肉身意义上的结果本性

上帝合生于世界的结果本性。

第四节创造性神学的后现代性

作为第三种神学的过程神学

现代世界信仰失落及其后果

过程神学的后现代特征。

第六章创造性哲学与文明发展

第一节自然与文明

自然有内在价值的根据

生态学态度与环境价值

文明的理想本质与冒险精神

文明的艺术特征与环境意识。

第二节两类生态伦理

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

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

第三节科学与宗教

宗教的意义

科学的实质

两者的关系

第四节教育整合作用

教育的目的以及功能

知识学科与生活经验

结语

开创过程神学阐释基督教信仰

在新兴环境伦理学方面的复兴

整合科学与宗教的创造性教育

培养环境意识的审美艺术教育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论文试图探讨怀特海的创造性哲学及其宗教文化意蕴.主要内容分设六章,它们涉及三个思想层面:从创造性视角理解和重构怀特海的哲学,使过程哲学与机体哲学这两种文本获得统一性的解读;由永恒客体、现实事态和知觉经验这些基本范畴架构创造性哲学,以此阐释创造性原理;凸现创造性原理的理想精神和环境意识,强调它们在神学建构和文明发展中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