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杭州市城中村改造评价
【6h】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杭州市城中村改造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绪论

1.1论文研究的背景

1.2相关研究回顾和简评

1.3论文研究的必要性

1.4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城中村的形态特征

2.1城中村的定义

2.2城中村的类型

2.3城中村的物质形态特征

2.4城中村社会形态特征

2.5城中村经济形态特征

第三章城中村形成机制

3.1集中机制

3.2分散机制

3.3集中与分散的整合机制

3.4城市空间演化方式与城中村的形成

3.5城中村现象的制度根源

第四章城中村的改造

4.1城中村的负面影响

4.2城中村改造的必然性

4.3城中村改造的方式

第五章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中村改造评价模型

5.1层次分析法原理

5.2城中村改造评价模型构建

第六章实证分析

6.1杭州市城中村的改造背景

6.2拱墅区撤村建居情况

6.3城中村改造评价

第七章结论和建议

7.1结论

7.2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城中村调查问卷

附图

展开▼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我国处于城市化初期,城市发展更多地表现在人口和面积的机械扩张,大量仍然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农村社区被城市建设用地所包围,成为“都市里的村庄”,形成城、乡并存的二元混合结构。城中村在地域上已经成为城市肌理的一部分,但管理体制与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不接轨.伴随着外延式扩张的深入,内涵式城市化被提上议事日程,城中村的改造成为城市化进程推进的关键。 城中村的改造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单纯从某个因素角度是难以触及城中村的根本性问题。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棘手而重要的问题,因此,研究城中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翔实的数据和实地调查,对城乡空间结构集中和分散机制进行研究,初步建立城中村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特殊阶段的聚居模型,从多种角度剖析城中村的形成根源和运动趋势,并用层次分析法对城中村的改造进行评价,为城中村改造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决策工具,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践应用价值 本文最后指出“城中村”要真正融入城市,必须实现四化:即物质形态的城市化(改变城中村目前建设上的混乱状况,按城市的规划进行建设);经济形态的城市化(农村经济形态向城市经济形态转变);社会管理形态的城市化(村委会向社区居委会转变);人的城市化(农民向市民转变)。 当前,浙江省提出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杭州市也开展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城中村改造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城中村问题不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城乡一体化必将最终实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