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金融结构研究与区域差异分析——基于存贷款结构和银行集中度的实证分析
【6h】

中国金融结构研究与区域差异分析——基于存贷款结构和银行集中度的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导论

1.1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理论依托与研究目的

1.3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4技术路线及基本框架

1.5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2金融结构理论述评

2.1金融结构理论及其发展综述

2 2 1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理论

2.2.2金融结构理论研究的发展

2.2金融结构理论的学术定位

2.3区域差异理论综述

3金融结构与金融深化的衡量和计量

3.1金融工具的释义与划分

3.2金融结构和金融深化的衡量指标

4中国金融结构的实证分析

4.1中国金融结构的总体规模与结构分析

4.1.1金融工具的相对规模、结构及其变化趋势

4.1.2金融相关比率、相关比率分解及国际比较

4.1.3货币化比率与我国经济货币化进程

4.2中国经济主体的金融结构分析

4.2.1居民个人金融资产数量与结构分析

4.2.2金融机构金融资产数量与结构分析

4.2.3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融资结构分析

4.2.4政府部门的融资结构分析

4.3中国金融结构特征概括与变化原因分析

4.3.1中国金融结构特征概括

4.3.2金融结构演变的经济结构与金融体制解说

5金融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

5.1金融结构变化的经济增长作用机制

5.2中国金融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5.2.1中国金融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要素相关分析

5.2.2中国货币供给量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5.2.3中国金融结构升级与经济结构升级的相关分析

6区域金融结构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存贷款结构的分析

6 1区域经济与区域经济差异

6 1.1几个基本概念

6.1.2国家金融结构差异与区域金融结构差异

6.1.3区域金融结构差异与区域金融发展差异

6.1.4我国区域经济的划分和本文的选择

6.2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测度方法

6.2.1区域金融结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指标

6.2.2区域金融结构的综合差异与分解差异指标

6.3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测度

6.3.1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状况的静态测度

6.3.2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状况的动态测度

6.4区域金融结构差异与经济发展研究模型与方法

6.4.1协整关系及其检验

6.4.2 ECM及因果检验

6.5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6.5.1区域金融结构差异与区域经济差异的路径演变

6.5.2我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地区性差异研究

6.6研究结论概述

7区域金融结构差异与中小企业发展-基于银行集中度的分析

7.1银行集中度衡量方法

7.2银行集中度的国际比较

7.2.1银行集中度的形成

7.2.2主要国家银行集中度分析

7 3我国银行集中度区域差异的历史与现实考察

7.3.1我国银行集中度变动分析

7.3.2我国银行集中度区域差异历史考察

7.3.3我国银行集中度区域差异现状考察

7.4我国银行集中度与中小企业发展

7.4.1企业规模和银行分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理论分析

7.4.2企业规模和银行分工的库恩-塔克条件

7.4.3信贷非均衡条件下区域银行集中度与中小企业发展差异的实证

7.4.4区域银行集中度差异的横截面解析

7.5区域存款资源利用率与小型企业发展差异

7.5.1东、中、西地区存款资源利用率分析

7.5.2信贷资金外流与小型企业发展

8研究结论和我国金融结构合理性判断

8.1研究的基本结论

8.2我国金融结构合理性判断

8.3我国金融结构调整的空间与现实条件

8.3.1金融结构的帕累托调整空间

8.3.2我国金融结构调整的现实条件

8.3.3我国金融结构调整的主体问题

9我国金融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9.1我国金融结构的调整方向和目标

9.1.1调整方向-实施区域金融结构政策

9.1.2区域性金融结构政策的主要目标

9.2中国金融结构调整的具体对策

9.2.1调整金融结构政策框架的建议

9.2.2金融结构政策调整的具体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金融发展上重外延和总量扩张,轻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的倾向,已严重影响我国金融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在金融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从提高金融效率本质要求出发,重视金融结构的协调发展。以往对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往往从国家整体出发,而鲜有将研究视角锁定在一个国家内部区域之内。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区域化特征明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共存,而现有经济措施的制定忽视了体现区域金融差异因素,这不仅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扩大,也将影响到宏观金融调控和金融改革的成果。基于此,论文选择中国金融结构和区域金融差异作为研究主题,试图从实证角度分析我国目前金融结构的基本特征,并同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行比较,衡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结构的变化和缺陷;尝试回答我国金融结构的演进是否符合金融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关系的一般规律;揭示金融结构省区间差异以及东、中、西部的差异与经济差异的关系;探析金融结构对特定企业金融服务的具体影响等问题。本研究的章节安排是这样的: 第一章导论部分介绍研究背景,提出研究问题,探讨研究的实践意义、技术路线和总体框架。第二章介绍国内外金融结构和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现状,对金融发展理论、金融结构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以及有关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进行简要阐述。 对金融结构的研究有不同的视角,选择不同的角度,可以引申出不一样的经济学研究意义,论文第三章对金融结构相关概念和衡量指标进行了界定。第四章对我国金融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金融工具的三种基本类型和四大类发行者,对我国现阶段金融结构的相对规模和结构变化以及形成的特点进行分析,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工具的构成和演变特征与国外相关国家进行对比分析,并就我国金融结构的合理性以及经济货币化程度进行评述。 第五章探讨了金融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对金融结构变化的经济增长机制做出全面而规范的解释。论文以内生增长模型为蓝本,对我国金融结构变化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进行分析,然后从货币供应结构、储蓄率等金融结构指标出发对我国金融结构变化的经济增长作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 第六章在对我国的区域划分、国家金融结构、区域金融结构等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差异测度方法、测度指标对我国区域金融结构的差异状况进行静态与动态测度。论文对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与区域经济水平、不同产业发展差异的路径演变情况进行拟合,并采用误差修正模型对三大区域中的代表省区在金融结构差异与经济发展间存在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进行实证分析。 第七章对我国金融结构的主要子系统——银行业结构的区域差异进行历史与现实考察,就信贷非均衡条件下我国区域银行业结构与区域中小企业发育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并从信贷资源利用率差异角度对各地小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进行分析。论文还选择特定的时间段对我国银行业结构的决定因素作横截面分析。 第八章研究结论和我国金融结构合理性评价,对实证研究得出我国金融结构特征和与经济增长存在的均衡特性进行概括,并讨论了我国金融结构的合理性和金融结构调整的可能性问题。 第九章我国金融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探讨我国金融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目标,提出区域金融结构政策调整的框架和具体对策。 论文对中国金融结构和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考察,细化到各个省区层面,在数据广度与揭示区域金融结构差异、区域经济差异上的分析思路上有一定创意,分析层次丰满,突破了传统研究的金融工具改造模式,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认为: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资产总量迅速增长,增长速度明显超过GDP增长速度;各类贷款对金融相关比率FIR的贡献在降低,M2和有价证券的贡献在提高,体现了我国经济货币化和金融结构水平的提高,全社会金融意识在增强和金融在经济生活中地位深刻变化。金融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作用显著,尤其是货币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决定性促进作用,是控制信贷供给与总需求最重要的金融工具;储蓄率、储蓄投资转化率、边际资本产出率等结构指标与经济增长高度正相关。 2、我国金融资产结构的内在缺陷也比较明显,存在金融虚化和高估中国金融结构水平,金融向多种实体经济的渗透能力不足等现象。我国金融结构表现出的主要问题是,间接金融偏大,直接金融偏小;金融资产增长方式比较单一;金融工具形式单一,债权类金融工具占比高,以流动性和风险管理为目的金融工具发展缓慢;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不同,绩效发挥体现阶段性特征;从短期来看,提高货币化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长期来看,更需要依赖金融结构的继续优化。 3、区域金融结构和金融工具发展不平衡,表现为:居民金融资产的区域间差距小于政府和企业金融资产的区域差异;中部地区内部各省区间金融结构差异最小且变化相对稳定,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省区内部金融结构差异较大且变化较大;地区内部金融结构差异要大于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目前我国经济区域划分已难以体现“类内趋同、类间分层”的效果。 4、三大区域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均衡方向不一,金融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整体上西部省份优于中部省份、东部省份;在长期均衡上,东部省份资本形成的经济贡献不佳,西部省份经济处于资本稀缺阶段,资本的经济效应比较显著,同时中西部省份金融结构效率也优于东部省份;在短期均衡上,资本、金融结构效率变动的经济效应在东部省份间差异较大;中部省份金融结构规模与结构效率变动的经济效应明显,但前期经济、投资变动的经济(投资)效应不佳;西部省份则在金融结构规模、效率以及前期经济、投资变动的经济(投资)效应都较明显。 5、随着银行业改革深入,竞争日益激烈,银行集中度总体趋势呈现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明显。对银行业集中度的研究发现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不能简单地评判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缺乏热情,区域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国有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存在分化倾向。中型企业发展和国有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相关的,尽管这种迹象还不特别明显,但说明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吸引力在加大,这方面要优于小型企业。 6、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区域错位要求我国建立有区别的东、中、西部区域性金融政策。就我国东部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而言,区域结构金融政策调整应当以外生金融变量作为调整动力,扩大金融开放,加强金融监督管理,培育有效金融市场。中、西部地区金融结构调整需要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地方政府、银行与相关主体共同协调,采取扶植型金融结构政策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