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黄素对腹腔感染大鼠血浆白蛋白及细胞因子TNF-α、IL-6的影响
【6h】

大黄素对腹腔感染大鼠血浆白蛋白及细胞因子TNF-α、IL-6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大黄素对其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与背景:腹腔感染是外科的常见疾病。在普外科,严重的腹腔感染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或脓毒症的常见原因,一旦发生,治疗非常困难,大大增加了病人的死亡率。在美国每年有750000人罹患严重的脓毒症,其死亡率接近30%。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SIRS是由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机体持续过度的炎症反应,包括细胞因子和其他多种炎性介质的大量释放,以及随后的级联放大效应,其中细胞因子尤其受到关注。10多年来,国内外的学者试图在炎症反应的各个阶段进行阻断,以期预防和治疗SIRS,然而临床试验的效果并不理想。 大黄属蓼科草本植物,是传统中草药,临床应用已有数千年历史,具有泻下攻积,清热解毒,凉血行瘀之功效。其主要成分有蒽醌类,大黄多糖,大黄鞣质等。大黄被认为在治疗SIRS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等方面有明显效果。大黄素属于大黄蒽醌类,作为中药大黄的主要成分,其抗炎作用也受到重视。在对与SIRS关系密切的急性胰腺炎的研究中,刘瑞林等通过动态观察大黄素对急性重症胰腺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作用得出结论,大黄素可以明显抑制细胞因子的释放并减轻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炎症反应。但大黄素对腹腔感染及其所致脓毒症的影响未见报道。 本动物研究根据大黄素的药理作用特点,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通过静脉注射给药的方式,比较大黄素作用下大鼠血浆白蛋白、TNF-α、IL-6及大鼠肠粘膜病理评分等改变,观察大黄素对腹腔感染动物模型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处理健康、性成熟的Sprague-Dawley(S-D)大鼠90只,体重180-230g,雄性。大鼠由浙江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于该中心以清洁级喂养,投喂标准实验大鼠全价颗粒饲料,自由饮水,采用架式笼养,房内具空调以保持室内温度,集中通风。 90只大鼠术前随机分为三组(A、B和C组),每组30只。所有动物术前12小时禁食不禁水,3%戊巴比妥钠溶液按45mg/k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后,固定,腹部备皮消毒,铺无菌孔巾,沿腹正中线作2cm切口,暴露盲肠。其中B、C两组用丝线结扎三分之一盲肠,避免肠梗阻,用18号针头穿刺并挤出少量肠内容物造成腹腔感染。将盲肠放回腹腔,缝合腹部切口。A组不作盲肠结扎和穿刺,其余步骤同B、C两组。术后大鼠自由进食。 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大黄素治疗组,术后即刻以大黄素10mg/kg用注射用水稀释成2ml尾静脉注射,其后每12h重复一次;C组为盲肠结扎穿刺(CLP)对照组,术后即刻以注射用水2ml尾静脉注射,其后每12h重复注射一次。 2、实验标本及取材每组分别于术后12h、24h、36h(每时点10只),3%戊巴比妥钠溶液腹腔注射麻醉,固定,开腹,取下腔静脉血后处死,取空肠段约1cm。大鼠血液静置30min后以3000rpm/min离心10min,取血浆-70℃保存。空肠组织以10%甲醛固定液固定。 3、实验观察指标及测定1)实验中常规观察各组大鼠的精神状态、活动情况、进食、大便等情况。 2)血浆白蛋白测定:采用溴甲酚绿法(BCG)自动分析测定血浆白蛋白含量。 3)血浆TNF-α测定:取血浆标本100μl,按TNF-α放射免疫分析测定盒的要求测定血浆TNF-α含量。 4)血浆IL-6测定:取血浆标本100μl,按IL-6放射免疫分析测定盒的要求测定血浆IL-6含量。5)病理组织学检查:取大鼠空肠标本,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进行肠粘膜炎症损伤病理评分。 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数值变量用-x±S表示,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若方差齐,则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tudent-Newman-Keuls检验。若方差不齐,则通过变量变换使方差齐,再按上述方法进行检验。分类变量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 结果:1、一般情况:实验过程中90只大鼠均存活。假手术组大鼠精神状态好,食欲佳,活动正常,大便正常。盲肠结扎穿刺大鼠手术后大多数出现精神萎靡、活动减少和食欲减退的情况,有逐渐加重趋势。大黄素治疗组大鼠多数有排软便或稀便现象。CLP对照组大鼠则大便较少或有腹泻,少数大鼠有排淡黄色果冻样便现象。 2、血浆白蛋白的变化:CLP后36h大黄素治疗组高于CLP对照组(P<0.05)。 3、血浆TNF-α的变化:CLP后12h大黄素治疗组低于CLP对照组(P<0.05)。24h大黄素治疗组低于CLP对照组(P<0.05)。36h大黄素治疗组明显低于CLP对照组(P<0.01)。 4、血浆IL-6的变化:CLP后24h大黄素治疗组低于CLP对照组(P<0.05)。36h大黄素治疗组低于CLP对照组(P<0.05)。 5、大体标本观察:在各时点处死动物后,假手术组见腹腔正常;大黄素治疗组及CLP对照组剖腹见腹腔有血性或脓性渗出液,带恶臭,肠管胀气,内脏充血水肿失去原有光泽,手术后逐渐加重。 6、病理学观察:假手术组各时点肠粘膜正常或轻度水肿、充血。CLP后12h光镜下见大黄素治疗组肠粘膜轻度水肿,上皮下血管充血,CLP对照组肠上皮下间隙扩大,部分上皮与固有层分离,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24h大黄素治疗组肠上皮下间隙扩大明显,上皮与固有层分离,CLP对照组肠粘膜上皮剥脱,部分绒毛尖端剥落;36h大黄素治疗组肠粘膜上皮与固有层分离部分上皮剥脱,CLP对照组小肠绒毛剥落,固有层及扩张血管显露,24h、36h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7)。 结论:以大黄素静脉注射治疗腹腔感染所致脓毒症大鼠,能提高大鼠CLP后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大鼠CLP后血浆TNF-α浓度,降低大鼠CLP后血浆IL-6浓度,减轻大鼠CLP后肠粘膜损伤程度。综上所述,大黄素能减轻腹腔感染所致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其作用可能通过对肠粘膜屏障损伤机制的阻断来实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