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颈长尾雉的生态研究
【6h】

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颈长尾雉的生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前言

2研究地区概况

3研究方法

4结果

5讨论

6总结与展望

7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05年10月到2006年4月,在江西省官山自然保护区,采用无线电遥测技术、样方法、GPS技术、SAW模型对白颈长尾雉的栖息地类型和特征、活动规律以及冬季扩散规律和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白颈长尾雉主要分布在海拔300米~800米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常栖息于坡度小于30度的地方,多出现在阳坡。在阔叶林型栖息地中,乔木层主要树种为壳斗科植物,灌木层植物以山茶科、虎耳草科和樟科等科的种类为主,草本层植物以莎草科、蕨类和百合科为主。在针阔混交林型栖息地中,壳斗科植物和以马尾松杉木为主的针叶树种占据了乔木层的主要比例,灌木层植物以蔷薇科和山茶科为主,草本层植物以百合科和蕨类为主。 (2)白颈长尾雉的月活动区面积为0.090~0.232km2,其中10月份最小,3月份最大,11月、12月的活动区面积有明显增大的趋势。 (3)白颈长尾雉在11月中旬至12月底发生一次冬季扩散,持续约为10~15天,其扩散直线距离在0.8~1.0km左右。 (4)冬季扩散过程中白颈长尾雉对其运动路线存在选择性,在其进入栅格与未进入栅格之间有坡度、距水源距离、灌木盖度、草本盖度、落叶盖度、灌木种数、灌木数量和草本数量等8个参数存在极显著差异;乔木盖度、乔木种数、乔木数量和灌木枝下高这4个参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与食物有关的因子灌木种数和与水有关的因子距水源距离都是白颈长尾雉冬季扩散活动中较为重要的影响因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