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信息引诱剂林间诱捕效果的研究
【6h】

信息引诱剂林间诱捕效果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致谢

第一章文献综述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松褐天牛及其所引发的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办法

第五章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长距离人为传播和近距离媒介昆虫的传播。所以松材线虫的发生和危害与媒介昆虫有密切的关系。在亚洲,松褐天牛是最重要的一种传播媒介。近年来研究发现,松树伐倒木上收集的挥发性物质对松褐天牛成虫具有强烈的引诱活性,这些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为11种单萜烯及一些嫌气性发酵生成物(主要是乙醇和微量的丙酮、乙醛等)的混合物。松树的挥发性气味对松褐天牛成虫寄主搜索、补充营养和产卵等行为的生境定位中起着重要作用。依据松树的挥发性气味对松褐天牛成虫有很好的引诱作用,浙江省森林防治检验检疫站与中国亚热带林业科学院研究所共同研制开发的蛀干害虫引诱剂——M-99型引诱剂。 本论文使用M-99型引诱剂进行林间诱捕试验研究,通过比较诱捕器设置不同位置的诱捕效果,以确定最佳的诱捕器设置方案;同时利用释放天牛回收率估算林间天牛种群密度。本文主要比较了山顶、山腰和山脚不同海拔高度放置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比较林缘外围不同间隔距离的诱捕器设置,监测松褐天牛成虫林外的扩散能力,以确定M-99最远的有效监测距离;比较环境条件(温度、湿度、风等)对引诱天牛和诱捕器释放量的影响,观察引诱剂随时间的推迟引诱效果的变化,已确定最佳的引诱剂添加间隔期。其主要结果为: 1.诱捕器在林间不同设置方位的诱捕效果比较及林间天牛种群密度的计算林间松褐天牛释放点周围四个方位放置诱捕器,诱捕回收松褐天牛。结果表明,由于各个诱捕器的放置的地理位置不同,不同诱捕器所处小环境的通风透光度、林间郁蔽度等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不同放置位置的天牛回收率各异。此外,由于试验地位于平湖九龙山,毗邻海域,常伴有由东向西三级(3.5米/秒)以上风速的风,影响松褐天牛成虫林间自由飞翔,造成沿西方位的诱捕量大于其它方位的诱捕量,且回收率也最高。计算总回收率为:5.6%*2=11.2%。对Lincoln-Petersen模型修改后,应用标识重捕法计算林间松褐天牛种群密度,计算公式为:N=[(n1+1)(n2+1)/(m2+1)]-1,计算林间天牛密度:N1=929.43;置信区间为:1.96±Var(N1)1/2=929.43±114.05,N2=850.70,置信区间为:1.96±Var(N1)1/2=850.70±95.17。所以N=890.01±104.61头。据研究[3]M-99型引诱剂在松林间诱捕松褐天牛的最远有效距离为70m,1只诱捕器的有效诱捕范围为1.5公顷。故林间每1公顷范围内的松褐天牛密度估计为148.34±17.44只。 2.山顶、山腰和山脚不同诱捕器放置位置诱捕效果的比较在松褐天牛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在山顶、山腰和山脚不同海拔高度放置诱捕器,诱捕结果表明:山顶和山腰松褐天牛成虫的发生量差异不显著(p=0.510>0.05);山脚和山顶、山腰发生量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0.000<0.001)。同时,山顶、山腰种群数量总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山腰种群的发生和消退略早于山顶。在天牛的雌、雄虫发生比例上,山顶、山腰没有明显的差异,在整个松褐天牛成虫发生期雌雄虫发生总量没有明显差异。 3.在林缘外围不同间隔距离(30m、50m、80m、100m、120m处)放置诱捕器,监测松褐天牛成虫林缘外围的扩散能力,以摸索M-99引诱剂的最远监测距离。通过在浙江富阳东山林区外围离林缘外围120米范围(于林缘外围30m、50m、80m、100m、120m处设置五个处理)内放置诱捕器,结果表明:除了离林缘30m处发生高峰期零星诱到天牛成虫外,其它位置诱捕量均为零。 4.环境条件(温度、湿度、风等)对诱捕效果和引诱剂释放量的影响;引诱剂随时间的推迟引诱效果的变化,以确定最佳的引诱剂林间使用添加间隔期。 引诱剂的释放量、添加间隔期等与外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随着温度升高、风速增强,添加间隔期缩短;一般添加300ml引诱剂在第8天引诱效果和空白对照比较诱捕效果已大大降低,需及时添加引诱剂。在温度较低的连阴雨天气,引诱剂的释放量很低,但也表现为随时间的推移,引诱量逐渐减少的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