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Panel Data模型的城市地价水平影响因素研究——以全国27个大中城市为例
【6h】

基于Panel Data模型的城市地价水平影响因素研究——以全国27个大中城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表目录,图目录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1.1现实背景

1.1.2理论背景

1.2几个基本概念

1.2.1城市地价水平

1.2.2影响因素

1.3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研究目标

1.3.2研究内容

1.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研究方法

1.4.2技术路线

1.5论文结构安排

2研究综述

2.1城市土地价格的实证研究方法

2.1.1城市土地价格的时间序列研究

2.1.2城市土地价格的横截面研究

2.1.3城市土地价格的时间序列截面综合研究

2.1.4总结与述评

2.2城市地价水平的影响因素

2.2.1影响土地供给方面的因素

2.2.2影响土地需求方面的因素

2.2.3总结与述评

2.3本章小结

3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3.1城市地价水平Panel Data模型的构建

3.1.1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的判别

3.1.2随机效应模型的函数形式及估计方法

3.2城市地价水平变量的选取

3.2.1因变量的选取

3.2.2自变量的选取

3.3数据来源与说明

3.3.1样本数据的空间与时间范围

3.3.2因变量的数据来源和说明

3.3.3自变量的数据来源和说明

3.4本章小结

4实证结果与分析

4.1城市住宅地价水平的实证研究

4.1.1描述性统计分析

4.1.2 Panel Data模型的设定

4.1.3 GLS估计和检验

4.1.4 FGLS估计

4.2城市商业地价水平的实证研究

4.2.1描述性统计分析

4.2.2 Panel Data模型的设定

4.2.3 GLS估计和检验

4.2.4 FGLS估计

4.3两种不同用途地价水平模型估计结果的比较

4.3.1两种不同用途地价水平模型的简单比较

4.3.2两种不同用途地价水平模型的综合比较

4.4本章小结

5结论和展望

5.1论文的主要结论

5.2论文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5.2.1学术价值

5.2.2应用价值

5.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市场交易日益活跃,在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城市地价水平也不断发生变化.研究和探索城市地价水平的影响因素,对企业进行正确投资和政府科学调控土地市场十分重要.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发育不完全,市场交易信息缺乏,城市地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土地市场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影响城市地价水平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然后依照国外学者建立Panel Data模型的基本方法和一般程序,分别建立了我国城市住宅地价水平Panel Data模型和城市商业地价水平的Panel Data模型,并采用全国27个大中城市2000-2004年土地市场的样本资料,对城市地价水平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论文研究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对城市地价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和量化.城市住宅地价水平的影响因素包括土地资源条件、土地开发成本、地方政府的土地供给政策、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居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和地方政府的土地需求政策.城市商业地价水平的影响因素除上面所提的因素外,还包括商业繁荣程度和产业结构.结合国内土地市场的具体情况,本文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量化,为我国城市地价水平Panel Daca模型的构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应用Panel Data模型实证研究城市地价水平.Panel Data模型综合了时间序列和横截面两个维度,更适合用来分析我国时间序列较短、城市间差异大的土地市场.目前,国内学者在将Panel Data模型应用于土地市场问题研究方面还有所欠缺.本文应用Panel Data模型对城市地价水平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所构建的城市住宅地价水平Panel Data模型和城市商业地价水平Panel Data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城市住宅地价水平和城市商业地价水平,丰富了本领域的学术研究. 第三,对不同用途地价水平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分析和对比.国内学者对土地市场的研究,通常以住宅用地为研究样本,而在商业用地的实证研究方面则较为欠缺.本文分别构建了城市住宅地价水平Panel Data模型和城市商业地价水平Panel Data模型,并具体分析了这两类地价水平影响因素的异同,扩展了已有研究范围. 以Panel Data模型进行城市地价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在国内还不多,本文的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探索性,但实证研究仅限于全国27个大中城市,样本的时间跨度也不够长,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普适性还有待检验.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变量的选择与量化、模型形式选优、样本数据积累等方面加以改进,促进这一领域的学术发展和成果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