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童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对胃黏膜损伤作用的初步研究
【6h】

儿童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对胃黏膜损伤作用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 言

材料和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十二指肠胃反流研究进展

致 谢

展开▼

摘要

十二指肠胃反流(简称DGR)是指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酸、胰液、肠液等通过幽门反流到胃,DGR是机体的一种生理现象,在空腹和餐后都可发生,但如果发生频率增高,反流量增大,持续时间延长,则成为病理性DGR.病理性DGR主要造成胃黏膜损伤,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还与胃溃疡、胃癌、食管炎、食管癌等的发生有关.由于胃十二指肠、胆囊手术后所造成的DGR.称为继发性DGR.,相对地,由于非手术因素造成的DGR,称为原发性DGR.原发性DGR的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明了,可能与胃十二指肠动力异常、胆囊、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胃肠神经肽和胃肠激素水平异常等因素有关.十二指肠反流液中主要成分为胆汁酸,胆汁酸是十二指肠反流液中造成黏膜损伤的主要成分,为一种亲脂性类固醇,直接破坏黏膜上皮细胞以及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同时还对腔内及黏膜表面的化学环境造成直接的影响,增强胃酸、H.pylori等致病因子作用的方式和强度,并具有与胃酸和H.pylori感染致胃黏膜损伤的协同作用.胆汁反流对全胃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作用.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对胃黏膜损伤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对DGR造成胃黏膜病变的胃镜下表现和组织学特征的研究报道不多,此外,胃内胆汁反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内酸度之间的关系,以及DGR的严重程度与消化道症状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儿科这方面的报导更为鲜见.本研究旨在观察儿童原发性DGR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并初步探讨DGR与临床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内酸度的关系. 方法:对81例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患儿,进行临床症状评分、胃镜检查、胃窦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和24小时胃内胆红素监测,其中51例同步行24小时胃内pn监测.以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作为胆汁反流程度的指标.根据胃窦黏膜的胃镜下改变以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变化有无进行分组,分别比较两组的胆汁反流程度.并对胃内胆汁反流与临床症状评分、胃内酸度以及H.pylori感染等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胃窦黏膜的胃镜下改变有充血者与无充血者相比,有黄染者与无黄染者相比,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明显延长,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分别为p<0.05,p<0.01);胃窦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有肠化组与无肠化组相比,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慢性炎症组与无慢性炎症组、有活动性组与无活动性组相比,胆汁反流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胆汁反流严重度与腹胀症状正相关(r=0.258,p<0.05),与H.pylori感染和胃内酸度无明显相关性(r1=-0.124,r2=0.016,p均>0.05). 结论:原发性DGR可致儿童胃窦粘膜损伤,胃镜下主要表现为胃窦黏膜充血和黄染,病理组织学变化上与肠上皮化生有关,与炎症细胞浸润无关.DGR与H.pylori感染和胃内酸度均无关,DGR可能是一个独立的致病因素,与H.pylori感染和胃酸一起共同对胃黏膜造成损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