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货币一体化的实践与展望
【6h】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货币一体化的实践与展望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2本文的研究方法

1.3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结构框架

1.4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本文可能的创新

1.4.2本文可能的不足

2传统最优货币区理论

2.1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萌芽:共同货币思想

2.2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提出

2.2.1蒙代尔的理论分析

2.2.2蒙代尔的实践分析:要素流动性标准

2.2.3对蒙代尔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评价

2.3 60年代的最优货币区理论

2.3.1经济规模和开放性标准

2.3.2产品的多样化标准

2.3.3金融一体化标准

2.3.4政策一体化标准

2.3.5通货膨胀相似性标准

2.3.6工资和价格弹性标准

2.3.7对60年代的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评价

2.4 70年代的最优货币区理论

2.4.1货币区的收益

2.4.2货币区的成本

2.4.3货币区的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

2.4.4对70年代的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评价

3现代最优货币区理论

3.1“一个市场、一种货币”的思想

3.2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新视角:理性预期的观点分析

3.2.1理性预期的观点分析

3.2.2对理性预期派观点的评价

3.3最优货币区成本收益的综合分析:GG-LL模型

3.3.1加入货币区的收益分析:GG曲线

3.3.2加入货币区的成本分析:LL曲线

3.3.3加入货币区的成本收益分析:GG-LL曲线

3.3.4对GG-LL模型的评价

3.4理论突破:内生性之争

3.4.1经济一体化和非对称冲击

3.4.2内生性标准之争

3.4.3对内生性标准的评价

3.5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模型分析

3.5.1价格粘性下的一般均衡模型

3.5.2对最优货币区理论模型的梳理及评价

4欧洲的实践和亚洲的展望

4.1欧洲的实践

4.1.1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

4.1.2欧元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4.2欧元的启动对亚洲的启示

4.3亚洲的展望

4.3.1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必要性分析

4.3.2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

4.3.3亚洲货币一体化路径的可行性选择

5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货币合作的浪潮一度席卷了全球,美元和今天的“欧元”都备受关注,尤其是欧元的诞生给全世界带来了震撼,使国际货币体系开创了新的局面,使得货币一体化从理论到了实践。除了欧洲货币一体化外,亚洲的货币合作也备受关注。因此,本文将对货币一体化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全面的介绍和深入的分析。 本文以时间为脉络对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提出、拓展和理论的突破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客观的评价。首先,本文以上世纪80年代为分界点,将最优货币区理论分为传统最优货币区理论和现代最优货币区理论。其次,对于传统最优货币区理论又分为60年代的最优货币区理论和70年代的最优货币区理论。60年代的最优货币区理论主要是关于最优货币区适度范围的标准分析,而到70年代主要的研究成果是关于加入最优货币区的成本和收益分析,60年代和70年代的理论是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核心和基本分析方法。而现代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发展比较纷繁,本文大体上将其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的理论修正阶段禾1190年代以后的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阶段,并从五个方面来介绍和评价现代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主要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把最优货币区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使之成为日益完善的理论。 任何理论和思想的产生都是实践发展的结果,并且都有其理论渊源,最优货币区理论也不例外,最优货币区理论是在前人共同货币的思想上产生的,它的提出实际上是货币合作的实践在理论上的反映,而货币合作的实践也是最优货币区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参考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存在的美元化、欧元区等货币合作或一体化形式,将欧元诞生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与亚洲进行对比,分析了亚洲货币合作并最终实现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对亚洲货币一体化路径的可行性选择和中国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合作之路,提出了个人见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