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的比较分析
【6h】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的比较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选题的背景

1.1.1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历史沿革

1.1.2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现状及发展目标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经营绩效、效率与效能

1.2.2效率评价方法的研究

1.2.3对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1.3论文研究思路

1.4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商业银行效率的理论分析

2.1商业银行经营与效率

2.2商业银行效率测量方法的选择

2.3效率测量的数据包络法

2.3.1 Farrell模型

2.3.2 CCR模型:规模报酬不变

2.3.3 BCC模型:规模报酬可变

2.3.4生产力变化模型

2.4商业银行投入产出的界定

2.4.1银行投入产出项的界定

2.4.2银行产出的衡量

3 实证一:综合效率(EE)的比较与评价

3.1指标的确定与样本的选择

3.1.1投入产出指标的确定

3.1.2相对不良额

3.1.3样本银行的基本情况

3.2城市商业银行综合效率(EE)的比较

3.2.1城商行综合效率的总体评价

3.2.2各银行综合效率的比较

3.2.3效率的稳定情况

3.3浪费程度与可改善度

3.3.1投入要素:浪费程度

3.3.2产出要素:可改善度

3.4小结

4 实证二:内在效率因素的比较与分析

4.1纯技术效率(TE)和规模效率(SE)

4.2配置效率(AE)与成本效率(CE)

4.2.1总体评价

4.2.2资源浪费程度

4.3效率的动态比较-M指数

4.4小结

5 提升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的战略途径

5.1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部管理,全面提升资源配置能力

5.2科学制定业务发展战略,优化业务结构

5.3强化人才培养,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

5.4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促进业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和国际金融一体化格局的逐步形成,中国金融市场由过去的垄断局面转为激烈竞争的新阶段,银行间的竞争已经成为改善管理的竞争、提高服务品质的竞争、金融产品创新和效率的竞争,其中效率是银行竞争力的最集中体现。 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经过十年多的发展,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城市商业银行因其特殊的历史渊源,印也存在先天不足。对城市商业银行进行效率的研究,深入探究提升效率的内在因素,有助于丰富中国商业银行管理理论体系,有助于深入研究城市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有助于深刻认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 论文研究以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为基础,以城市商业银行为样本,重点从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三个角度系统评价了城市商业银行效率,分析影响银行业效率的相关特征变量,寻找决定效率改进的内在影响因素。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概括如下: (1)在理论上对银行效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界定了银行效率的基本涵义,就效率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对参数法、非参数法包括其中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进行了总结。最后论文对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核心即投入产出进行了细致的界定,并成功地在产出要素中同时考虑了贷款数量及其质量。 (2)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综合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合理的业务结构不仅有助于银行获得高的经营效率,同时更有可能获得持续的高效发展;高度依赖于信贷业务的现状,决定了高利差水平的政策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着力降低不良贷款率,提高资产质量,是目前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 (3)论文进一步对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内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把综合效率分解为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成本效率。研究发现,今年来城市商业银行的生产率在不断的提高,但是这种提高主要源于配置效率水平的提高,相反对人员成本控制的不利和规模的不合理(增长过快或者增长乏力)对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的产生了不利影响。 (4)最后,论文以实证和理论研究为基础,提出了提高中国银行效率的战咯路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