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醋酸棉酚宫内给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实验研究
【6h】

醋酸棉酚宫内给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醋酸棉酚宫内给药装置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的测定

2.2醋酸棉酚官内给药装置动物体内释放的测定

2.3 子宫腺肌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2.4醋酸棉酚宫内给药装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药效学研究

2.5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 动物模型的建立

3.2醋酸棉酚宫内给药装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药效学研究

4讨论

4.1 子宫腺肌症动物模型的建立

4.2醋酸棉酚宫内给药装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药效学研究

5结论

参考文献

芳香化酶子官内膜异位症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

展开▼

摘要

目的: 构建ICR小鼠子宫腺肌病动物模型,设计醋酸棉酚宫内给药装置,观察醋酸棉酚宫内给药装置治疗小鼠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探讨应用醋酸棉酚子官腔内给药装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可行性以及可能的作用机理。 方法: (1)将醋酸棉酚与载体材料硅凝胶混合物按照1:9比例制作醋酸棉酚官内给药装置,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其体外累积释放曲线。 (2)取已达到性成熟但未曾受孕的7周龄雌性ICR小鼠(n=24),将醋酸棉酚官内给药装置(醋酸棉酚含量为1mg/20g体重)放入子宫内,进行体内动态释放实验,于术后各时间点眼眶采血,抗凝,离心,分离血浆,HPLC方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 (3)取已达到性成熟未曾受孕的7周龄雌性ICR小鼠开腹行异体脑垂体子宫内移植手术以建立子宫腺肌病模型,小鼠分别在垂体移植术4个月后(19只),6个月后(8只)处死,取出子宫,计数其表面突出的子宫腺肌病结节,组织切片HE染色,ER免疫组化染色,评估子宫腺肌病的严重程度,并与对照组(8只)及手术未移植组(6只)比较。 (4)建立ICR小鼠子宫腺肌病实验模型,分组放入携带不同剂量的醋酸棉酚官内给药装置,观察治疗ICR小鼠子宫腺肌病的疗效。 结果: (1)当醋酸棉酚:载体=1:9时,醋酸棉酚官内给药装置中药物的释放呈现明显的双相释放特点,在24小时内药物的释放较快,释放总药物量的25%,随后药物的释放速率减缓。15天以后药物呈现恒速释放的特征,每天释放药物量为0.3%。随后药物的释放速率减缓,15天以后药物呈现恒速释放的特征,每天释放药物量为0.3%,醋酸棉酚可稳定释放达50天以上。 (2)醋酸棉酚官内给药装置以1mg/k20的剂量在ICR小鼠中给药,体内血药浓度在48h达到高峰,随后基本保持一较低的血药浓度呈现恒速释放的特征。 (3)移植组19只小鼠4个月时,经大体结节观察及组织切片HE染色证实,17只小鼠(89%)经垂体移植术后可诱发子宫腺肌病形成。移植组8只小鼠6个月时,均诱发子宫腺肌病结节形成(100%),且形成的结节比移植术后4个月更加明显,但对照组及手术未移植组小鼠均未发现有子宫腺肌病的形成,但各组小鼠子宫大体结节数、HE评分及ER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建模4个月的ICR小鼠放入含不同剂量的醋酸棉酚宫内给药系统2个月后,引颈处死,取出子宫,可以看到单纯移植组,子宫明显扭曲变形,表面可见多个突出的腺肌病结节,醋酸棉酚0.2mg组、0.4mg组及醋酸棉酚口服组的子宫变形及突出结节较单纯移植组减轻,子宫壁较平滑,结节减少且变小,各组间小鼠子宫大体结节数、HE评分及ER的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ICR小鼠是建立子宫腺肌病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合适剂量携带的醋酸棉酚宫内给药装置可有效治疗实验性小鼠子宫腺肌病。治疗的疗效至少可能是通过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降调节的一个途径而起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