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魏晋诗歌中鱼鸟意象对举解析
【6h】

魏晋诗歌中鱼鸟意象对举解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1引言

2魏晋以前鱼鸟意象对举现象

2.1 《诗经》中鱼鸟意象并举的用例

2.2《庄子》中的鱼鸟并举

3魏晋诗歌中对举的鱼鸟意象的类型分析

3.1鱼鸟作为游猎的对象

3.2鱼鸟表达得其所在的含义

3.3出现在游览诗景句中的鱼鸟意象

3.4移情于鱼鸟

3.5鱼鸟感兴情感

3.6鱼鸟仅为描写景象,无特殊含义与情感

4魏晋诗歌中鱼鸟意象对举的美学内涵分析

4.1对自然的关注

4.2俯仰对待的观物方式

5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鱼鸟意象的并举在先秦的《诗经》、《庄子》中就有出现。汉儒对《诗经》美刺的解释方法,使《诗经》中的鱼鸟染上了浓厚的政治和伦理道德的色彩;《庄子》中的鱼鸟并举意象中则包含了“道”的思想观念,承载着自然、自由、自乐的意义。这是魏晋诗中鱼鸟意象对举的前响。 诗歌中鱼鸟意象对举在经过汉代的沉寂之后,于魏晋诗中大兴。这与魏晋时期玄学的兴起是有很大关系的。与玄学弃名教而扬自然一样,这时期的鱼鸟对举意象也摒弃了汉儒解《诗》时对政治道德意义的比附,而主要继承了《诗经》最本然的对于自然的比兴用法,和《庄子》中鱼鸟意象的“道”、自然的含义。 魏晋诗歌中鱼鸟意象的对举,其更深层的哲学美学的内涵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体现了自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如果将“比兴”宽泛地定义为将自然与人事相连,那么至少从《易经》开始,古人就已经从自然来观照人事。《诗经》中的比兴用法更是反映出中国古人惯于从自然中发现自己的影子,惯于从自然物的状态中确认自己的状态。在文中,这一结论是由分析《易经》和《诗经》中的鸟意象而得出的。第二,体现了中国古人特有的俯仰对待的宇宙观。在我国古代的宇宙论中有一种阴阳二元对待的传统,以及循环往复的宇宙运行规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古人俯仰的观照法。在这种对天地自然俯仰的观照中,充满了时间性的音乐舞蹈的节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