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认知视角下创业意向影响机制——以机会识别为中介变量的实证研究
【6h】

认知视角下创业意向影响机制——以机会识别为中介变量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提出

1.2 基本概念界定

1.3 研究目的、方法及研究框架

2 研究综述

2.1 创业者特质研究

2.2 创业认知研究

2.3 创业机会研究回顾

2.4 创业决策及创业意向研究回顾

2.5 创业政策相关研究回顾

2.6 简要评述

3 模型构建及假设提出

3.1 关键变量界定

3.2 整体研究构思

3.3 研究假设提出

4 认知视角下创业机会识别及挖掘的多案例分析

4.1 杭州瑞佛科技有限公司的创业历程

4.2 浙江宅易购有限公司的创业历程

4.3 案例小结

5 研究设计和数据获取

5.1 问卷设计及变量测量

5.2 数据搜集及统计方法说明

5.3 描述性统计分析

5.4 量表的效度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统计结果分析

6.1 相关分析

6.2 回归分析

6.3 方差分析

6.4 交互作用检验

6.5 本章小结

7 结果讨论

7.1 模型修正及相关构思特征讨论

7.2 创业机会原型对机会识别的影响讨论

7.3 创业认知偏差对机会识别的影响讨论

7.4 机会识别的中介作用讨论

7.5 创业政策的缓冲作用讨论

7.6 研究意义与现实对策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

8.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及社会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家及各地方政府都在积极营造创业氛围,并纷纷出台区域创业政策及相关鼓励措施,旨在通过创业活动来帮助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同时,基于以往创业个体研究发现,创业活动很难被诸如创业环境或者个体特质等变量所解释并预测,并缺乏稳定统一的研究框架;而认知视角则能够将创业者及创业活动结合起来并提供成熟而稳定的理论研究基础。因此基于认知视角并结合创业活动来深入分析个体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及理论研究意义。
   本研究首先通过梳理以往创业认知研究成果,将个体创业认知研究从认知内容和认知模式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为了更好地结合创业活动来分析个人创业认知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本研究借鉴原型理论提出了“创业机会原型”来使创业认知内容研究具体化和深入化;同时基于以往研究提出两种典型的创业认知偏差,即创业效能感和控制错觉,来表示个体创业认知模式。以往研究表明,创业意向是可以有效解释并预测个体创业行为的研究变量,因此本研究旨在结合创业活动关键环节——机会识别来分析个体创业机会原型、创业效能感和控制错觉对于其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考察区域创业政策对此影响机制的调节作用。
   通过对以往研究理论回顾、案例访谈及对比分析和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本研究得出三个重要研究结论:创业机会原型作为个体识别机会关键特征的重要认知框架,能够显著促进个体发现潜在机会并提高其创业意向;创业效能感和控制错觉能够帮助创业者以特定范式来简化对潜在机会信息的加工和决策过程,并通过显著提高对潜在机会的识别水平来进一步影响个体创业意向;而良好的区域创业政策能够显著提高人们对机会的识别水平和创业意向,并且在创业效能感与机会识别之间发挥调节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