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泠印社与中国印文化的近代转型研究
【6h】

西泠印社与中国印文化的近代转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绪论

1.1 缘起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中国印文化的界定

1.3.1 中国印文化的概念和范围

1.3.2 中国印文化史的分期

1.4 中国印文化的近代转型定位

2 印人—印派—印社:印学创作与研究的群体化

2.1 近代社会转型背景下社团的兴起

2.1.1 近代社会流动与人际关系圈的扩大

2.1.2 近代意义社团的兴起

2.2 西泠印社的成立及其意义

2.2.1 西泠印社的成立与《社约》

2.2.2 西泠印社成立的意义

2.3 印社与印文化近代转型之理论证明

3 立足于印学本体:印学的独立意识与学科化趋势

3.1 近代中国学术文化的转型背景

3.1.1 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近代化过程

3.1.2 学科分类方式的近代转型

3.2 印学近代转型的学术特征

3.2.1 印学从传统分类中的"雕虫小技"到近代学科分化后的独立

3.2.2 印学研究在论述方式和体例上的转变

3.2.3 印学研究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3.3 印学与印文化近代转型之理论证明

3.3.1 篆刻教育与印学学科化趋势

3.3.2 印学学科化的阻力与必然趋势

4 商业化模式与多元化的印文化传播方式

4.1 近代重商思潮与文化传播事业

4.1.1 近代重商思潮与行业市场的形成

4.1.2 近代文化传播事业的萌芽与发展

4.2 印文化商业化进程与传播方式的发展

4.2.1 先导:近代书画篆刻艺术的商业因素与市场的形成

4.2.2 进阶:出版、经营、报刊、展览等商业和文化传播的新形式

4.2.3 余绪:现当代以西泠印社为中心的印文化传播与产业链

4.3 商业化模式、文化介入与印文化近代转型之理论证明

4.3.1 商业化趋势

4.3.2 文化传播的多元化趋势

5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在学期间的工作与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中国印文化是指在中国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与印章、篆刻、印学有着密切关联的艺术、历史、学术、文化等因素的综合表现。从史的角度考察,中国印文化经历了两次重要转型:第一次是宋元时期文人篆刻的兴起,印文化由印章至篆刻、由功用向艺术创作及审美自觉的转变;第二次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以西泠印社的创立和发展为脉络的转型。本文通过对中国印文化的简要梳理,透过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视野,考察中国印文化的第二次转型即近代转型。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笔者重点关注的是近代人际关系的转变与社团的出现、近代学术与文化观的转型、近代重商主义思潮,并据此而从三个方面对中国印文化的近代转型作定位:其一,印人——印派——印社:篆刻创作和印学研究交流的群体化;其二,立足于印学本体:印学的独立意识与学科化趋势;其三,商业化模式与多元化的印文化传播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