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左心衰伴心房颤动患者D-二聚体水平和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研究
【6h】

急性左心衰伴心房颤动患者D-二聚体水平和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
   急性心衰每年总发病率为2.3‰-2.7‰;急性心衰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医疗压力。急性左心衰常继发于心脏器质性病变,它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心肌损害和心室重构、神经内分泌的激活等,而这些改变为房颤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结构基础。急性心衰合并房颤时患者死亡率升高。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慢性心衰尤其伴心房颤动的患者血栓前状态及其长期预后方面,而对于急性左心衰伴房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在国内还较少。
   目的:
   通过研究急性左心衰伴心房颤动患者入院24小时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关系,明确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左心衰伴房颤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左心衰或房颤患者155例,分为以下三组:B组,无心衰、有慢性房颤患者50例,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70.08±10.45)岁;C组,急性左心衰伴窦性心律者52例,男27例,女25例,平均年龄(70.23±11.57)岁;D组,急性左心衰伴有慢性心房颤动患者53例,男27例,女26例,平均年龄(70.26±10.72)岁。此外入选50例无心衰无房颤患者为A组,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9.32±12.06)岁;入院24小时内采肘静脉血液2m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结合患者一般临床特点,研究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与近期心血管事件(再发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新发生的症状性心源性死亡、脑梗塞)的相关性。
   结果:
   (1)四组的TC、CRP、PT、APTT、Fg、BNP、LAD、LVD、LVEF值经方差分析P<0.05,具有显著差异;而TG、LDL-ch、HDI-ch、INR值在四组比较中没有明显差异(P>0.05)。经两两比较,D组在CRP、BNP、LVD、LVEF方面分别高于A组或B组(P<0.05),但在PT、APTT、Fg方面仅高于A组(P<0.05),与B组无显著差异(P>0.05);C组在CRP、BNP、LVD、LVEF方面分别高于A组或B组(P<0.05)。
   (2)血浆D-二聚体水平D组高于B组,分别为(0.63±0.11ug/ml VS0.36±0.03u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D组高于C组,分别为(0.63±0.11ug/ml VS
   0.42±0.09u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高于B组(0.42±0.09ug/ml VS0.36±0.03ug/ml),但没有统计学意义;B、C、D三组均高于A组,有统计意义。
   (3)四组近期心血管事件与D-二聚体水平进行回归分析,D-二聚体水平的t值所对应的P值均小于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D-二聚体水平均会对死亡、心衰复发、心源性休克和脑梗塞产生显著影响,D-二聚体水平越高,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
   结论:
   (1)血浆D-二聚体水平:急性左心衰伴有心房颤动患者>急性左心衰窦性心律患者>无心衰房颤患者>无心衰无房颤患者。
   (2)急性左心衰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近期心血管事件(再发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新发生的症状性心源性死亡、脑梗塞)呈正相关,随着水平的升高,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