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动态比较优势与我国外贸产业升级
【6h】

动态比较优势与我国外贸产业升级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致谢

1 引言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 本文研究思路和框架

1.3 可能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研究

2.2 动态比较优势实证研究

2.3 产业升级文献综述

2.3.1 基于产业结构理论的产业升级

2.3.2 基于全球价值链(GVC)的产业升级

2.3.3 基于产业集群和竞争优势理论的产业升级

2.4 简要评述

3 动态比较优势与我国外贸产业升级机理分析

3.1 Redding模型结构

3.2 基于Redding模型的我国动态比较优势与外贸产业升级机理分析

3.2.1 动态比较优势对外贸产业升级激励作用的机理分析

3.2.2 我国动态比较优势与产业升级机理分析

4 基于马尔科夫链的动态比较优势与我国外贸产业升级实证研究

4.1 实证背景分析

4.2 马尔科夫链结构及其在经济上的延伸

4.2.1 马尔科夫链结构

4.2.2 马尔科夫链在动态比较优势上的应用

4.3 Lafay指数测算

4.3.1 Lafay指数介绍

4.3.2 数据来源和实证结果

4.3.3 结果分析

4.4 对Lafay指数分析的回归检验

4.4.1 回归模型结构

4.4.2 回归结果

4.4.3 结果分析

4.5 马尔科夫链测算

4.5.1 实证结果

4.5.2 结果分析

4.6 影响高技术产业比较优势变化的因素分析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动态比较优势是在一般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该理论强调一国的比较优势并不是一定不变,如果政府加强对某一产业的投入,该产业很可能从国际贸易中劣势地位转变为具有比较优势地位。本文从动态比较优势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产业比较优势的现状,揭示了外贸产业结构的变化,并针对研究结果对我国外贸产业升级提出政策建议。
   在机理方面,本文运用Redding模型阐述了中国通过动态比较优势促进产业升级的机理,中国的实际经济状况满足动态比较优势的培养条件。在实证方面,本文用国际专业化标准Lafay指数和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来对动态比较优势进行实证研究,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测算了中国现在的比较优势状况,反映出我国外贸产业结构变化。最后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高技术产业,用回归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其比较优势变化的因素。
   本文最后得出结论:(1)基于Redding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可以通过培养高技术产业的动态比较优势促进外贸产业升级。中国现在的经济状况满足高技术产业能获取动态比较优势的三个条件,即对高技术产品的高消费量;熟练半熟练劳动量大;干中学潜力大。(2)中国的对外贸易产业结构正在趋向高级化,产业结构有所改善。一些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竞争力在提高,而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在降低。(3)我国高技术产业获得比较优势的概率较高,应该增加对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从而促进外贸产业升级。(4)外商直接投资、R&D投入、GDP是促使高技术产业获取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
   根据结论,本文给出了促进我国外贸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加强本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加R&D投入,提高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加大跨国企业FDI引进力度,政府通过政策将资金投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