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基于地区产出的实证研究
【6h】

中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基于地区产出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致谢

1 引言

1.1 研究的主题和意义

1.2 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1.3 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

2 文献回顾

2.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2.1.1 货币渠道

2.1.2 信贷渠道

2.2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文献

2.2.1 国外研究动态

2.2.2 国内研究动态

2.3 述评

3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理论模型

3.1 区域货币政策乘数模型

3.2 我国区域货币政策乘数比较

4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实证研究

4.1 检验模型与检验方法

4.1.1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简介

4.1.2 VEC模型实证研究方法

4.2 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

4.2.1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4.2.3 基于数据的实证检验

4.3 货币政策区域产出效应实证研究

4.3.1 货币供给量与区域产出间的VEC模型

4.3.2 脉冲响应分析

4.3.3 各区域VEC模型的方差分解

4.4 小结

5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产生原因分析

5.1 区域经济环境差异

5.1.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5.1.2 区域产业结构差异

5.1.3 区域市场化程度差异

5.2 区域金融中介差异

5.2.1 区域金融总量差异

5.2.2 区域金融中介机构结构差异

5.2.3 区域金融效率差异

5.3 区域微观主体差异

5.3.1 区域企业结构差异

5.3.2 区域居民经济行为差异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的中央银行为了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针对货币供应量、利率等经济指标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政策措施的总和。传统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政策的实施应该具有一国内部统一性的效应,而事实上由于货币区内经济金融的非均衡性,统一的货币政策会在不同地区产生显著不同的执行效果,即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明显,检验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性并分析造成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影响因素,对于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并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就货币政策区域效应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然后创造性地以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基础,采用IS-LM-BP模型构建区域货币政策乘数模型,从理论上分析造成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影响因素;接着选取合适的变量运用VEC模型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性,无论是脉冲响应中各地区产出对货币供应量的响应程度,还是方差分解中货币供应量对各地区产出的贡献度,均证实统一货币政策在我国各区域存在显著不同的执行效果,且东部地区对货币政策变动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其他三大区域;最后,本文使用图表结合的方法,从区域经济环境、区域金融中介、区域微观主体经济行为三个角度刻画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分析造成我国货币政策存在区域效应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