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水稻生产空间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
【6h】

中国水稻生产空间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全国各地区(除青海外)都有水稻种植,种植农户超过1亿户,全国城乡居民60%以上的家庭以大米为主食。由此可见,水稻生产不仅是中国农业生产之根基,农民收入之基础,而且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持续稳定地发展水稻生产,对于农民增收、国民生活和国家安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受社会、经济、自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水稻生产空间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拟通过研究,详细描述1978年~2010年中国水稻空间布局的演变轨迹并运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探寻其中的内在成因,从而为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资源、制定科学的水稻生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在对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首先对中国水稻生产的发展和区域变迁进行描述性分析。然后,运用区域重心分析法对全国范围、主要产区和南方产区三个地理层次的水稻生产重心分别进行测定并描绘各层次水稻生产重心演变轨迹。最后,通过建立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在省域层面,对上述三个区域层次的水稻生产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从而衡量相关因素对其布局的影响。
   本文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稻生产总体呈现“北增南减”、“中增西平”的变化趋势,全国范围和主要产区两个地理层次的水稻生产重心由“西南”向“东北”移动的势头强劲,而南方产区的水稻生产重心则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西迁”趋势。实证分析表明,全国范围和主要产区两个区域层次的水稻生产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效应,与各地区农业劳动力、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水稻单产和耕地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非农就业机会呈显著负相关,而南方产区的水稻生产则存在明显的负向空间效应,与各地区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水稻单产和耕地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非农就业机会、人均GDP呈显著负相关。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设定全国范围、主要产区和南方产区三个地理研究层次,测定各层次的年度水稻生产重心并对重心演变轨迹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将空间效应引入水稻生产布局研究领域,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增加了结论的解释力,丰富了研究视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