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虫杂交棉浙杂14配套高产技术研究
【6h】

抗虫杂交棉浙杂14配套高产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前言

1.1 我国棉花育种概况

1.2 转基因抗虫棉花品种的育成和推广

1.3 转基因抗除草剂棉花品种的育成和推广

1.4 浙杂14棉花新品种的育成和研究

1.5 转基因抗虫棉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

1.6 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浙杂14施肥技术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水平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2.2 不同施肥方法的效果分析

2.3 不同施肥比例的效果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浙杂14的种植密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调查项目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2.2 纤维品质

3 讨论

第四章 浙杂14化控效果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及农艺性状

2.2 叶绿素含量与库源分配

2.3 SOD和CAT活性

2.4 纤维品质

3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叶面追肥对浙杂14的增产效应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和分析

2.1 产量及产量性状

2.2 纤维品质

3 小结与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针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栽培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于2004~2006年在浙江省进行多点试验,对影响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浙杂14产量和品质的栽培措施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浙杂14施用N、P、K复合肥的效果显著优于尿素。在杭州地区的施肥量以每公顷纯氮225kg的复合肥,应采用2/3苗肥和1/3花铃肥的比例,人工施用宜采用穴施盖土技术,机械操作应采用沟施盖土技术。
   2.通过比较不同密度水平下的产量表现,得到皮棉单产与种植密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符合非线性方程,其中金华试点的非线性方程为Y=11213.745×e0.2566X(r=0.9190);海盐试点的非线性方程为Y=11242.552×e0.2575X(r=0.9270)。在浙中棉区适宜种植密度为2.929万株·hm-2,浙北棉区为4.123万株·hm-2,上述密度种植可期望得到最佳的皮棉产量。另外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可有效地改善原棉的纤维品质。
   3.通过不同水平缩节胺对棉产量、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影响的研究显示,喷施缩节胺可明显改善农艺性状,并改善其纤维品质,特别是纤维的比强度。当田间喷施45g/hm2缩节胺时,可显著地提高其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
   4.叶面喷施氮肥能显著提高浙杂14的皮棉产量、改善纤维品质,增产作用主要通过有效结铃数的增加来实现。叶面肥喷施数量和次数应根据田间植株生长情况而定,浙杂14一般宜喷2次叶面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