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探讨红腹锦鸡种群进化历史
【6h】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探讨红腹锦鸡种群进化历史

代理获取

摘要

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又名金鸡,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利用线粒体DNA分子标记研究红腹锦鸡种内及种间的群体遗传结构和系统发生关系,将对该物种的有效保护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线粒体DNA控制区的448bp高变区序列为分子标记,利用PCR和直接测序方法,采用序列分析技术,对红腹锦鸡的12个种群的212个个体进行了实验,探讨各群体间与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系统发育及种群进化关系和种群历史动态,研究结果如下:
   1)所分析的序列有57个变异位点(12.93%),其中单可变位点15个,简约信息位点42个,有插入和缺失现象。57个变异位点定义了38种单倍型,出现频率最高的为单倍型H2(73/212),并存在于11个种群中。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水平均较高,分别为0.907和9.115%。陕西秦岭个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水平在12个种群中是相对最高的,其单倍型种类也最丰富,由此推断,秦岭种群是较为原始的种群。
   2)根据种群不同群体划分模式下的分子变异分析,结合遗传距离的远近,将本研究的12个种群分为3大群体是比较合理的,令为QL群体、中部地区群体和SC群体。
   3)NETWORK图显示单倍型并没有依采样地区域形成各自的分支(clade),QL种群的单倍型遍布整个网络图。以单倍型H2作为中心向其他单倍型发散,推断H2是这些单倍型的历史基因流,视为古老单倍型。单倍型H1也形成一个小的中心,含有个体数也较多。表明H1也是古老单倍型之一。在中部地区的种群里,H1和H2单倍型保留最多,分布最广。中部地区群体的独享单倍型与QL、SC群体,QL与SC群体的单倍型之间相互连接,表明了三大群体存在连续的系统进化关系,群体内个体之间发生相互迁移和扩散。
   4)AMOVA分析显示红腹锦鸡种群的分子变异主要来自于种群内变异(87.13%)。种群内分化程度要大于地理区内群体间的分化,地理区间分化指数FCT很低,表明红腹锦鸡的地理区间分化并不明显,地理区间群体间存在着较高水平的基因交流,亦暗示红腹锦鸡种群能够快速地扩张。各种群遗传多样性不存在显著的地理差异,个体呈现出混杂的分布格局。
   5)红腹锦鸡所有种群的中性检验和错配分布曲线显示,种群整体处于动态平衡,趋向稳定,并未发生扩张和明显数量增长。各群体内积累了较多的基因突变,主要为中、低频率的变异,QL和JG种群在历史上曾发生过扩张历史事件,中部地区群体可能存在较多基因搭载现象或经历了自然选择。
   6)综合分析12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QL种群为较原始种群,单倍型H1和H2是主导单倍型,并在中部地区群体广泛分布,需施以更加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