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关门与开窗:人大代表工作室的宪法学透视
【6h】

关门与开窗:人大代表工作室的宪法学透视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引言

2 人大代表工作室系列事例简介

2.1 三个典型事例介绍

2.1.1 李国喜人大代表工作室被撤销事件

2.1.2 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光的选民联络工作室广受热议

2.1.3 基层人大代表工作室(站)的兴起

2.2 背景概览:人大代表工作室的类型化和宪法地位

2.3 问题聚焦点

3 人大代表与选民关系的宪法学思考

3.1 代表性

3.1.1 对于代表性的理解

3.1.2 代表性与人大代表工作室

3.2 广泛性

3.2.1 对于广泛性的理解

3.2.2 广泛性与人大代表工作室

3.3 人大代表与选民关系的反思

3.3.1 关于人大代表与选民的关系本质的反思

3.3.2 人大代表与选民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的解读

4 人大代表履职方式的宪法学思考:“专职化”抑或“兼职制”

4.1 专职化

4.1.1 专职化“违法性”的规范分析

4.1.2 专职化可能性的制度性空间有多大

4.2 兼职制

4.2.1 兼职制的优缺点分析

4.2.2 为何选择“兼职制”:过程的累积,实践的结果

4.3 人大代表履职方式的新视角审视

4.3.1 人大代表的履职方式是工具性安排,具有功能性内涵

4.3.2 人大代表工作室是履职载体,与履职方式无关

5 从《代表法》修改到中国转型期的立(修)法建议

5.1 《代表法》修订背景之追问:政策型立法

5.2 立(修)法建议:“规范——事例——规范”之扬弃

6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下,人大代表工作室作为代表工作发挥积极作用的一种重要探索形式和方式,社会各界对于代表工作室的兴起与其如何开展工作均存在争议,且较难达成共识。笔者发现主要是由于对人大代表工作室的界定不明确造成的。为此笔者尝试对人大代表工作室进行类型化分析,以此为基础展开论证。
   挖掘一系列人大代表工作室背后的宪政意义,将有利于民主宪政的探索和进步。笔者认为,立足我国基本制度和基本国情,依托宪法解释学的方法,在细化不同类型人大代表工作室的基础上,尝试对一系列类似事例进行评析和梳理,重点围绕着一系列代表工作室事例所聚焦的两大宪法核心议题——“人大代表与选民的关系”和“人大代表履职方式”展开宪法学的思考,尝试解析其中的利弊关系,厘清他们之间的关系问题,并深入阐述其内涵。虽然专职人大代表工作室已紧紧“关门”,但庆幸的是,广义上人大代表工作室还依然保持“开窗”,并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新修订的代表法不该草率地从立法层面上来否定人大代表专职化的尝试,实有“政策型立法”之虞。此外,笔者在充分肯定《代表法》修订重大意义的同时,提醒不能忽视修法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并给出立法建议。
   人大代表工作室正是新时期下民主的展开和延伸,即民主的发展客观选择了代表工作室这种表现方式。人大代表工作室是履职载体,与履职方式无关。笔者希望以人大代表工作室为依托和线索,以不同类型的人大代表工作室的不同遭遇贯穿于行文中,通过对其进行宪法学透视和有益探索,希望能有益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能更好地保障民主宪政理念的落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