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稻曲病菌人工接种与水稻抗病性评价研究
【6h】

稻曲病菌人工接种与水稻抗病性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课题来源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稻曲病研究进展

1.1 症状与危害

1.2 稻曲病的生物学特性

1.2.1 病原特征

1.2.2 分离培养

1.2.3 白化菌株

1.3 稻曲病的侵染循环

1.3.1 稻曲病的初侵染源

1.3.2 稻曲病菌的人工接种与侵染时期

1.4 中间寄主

1.5 稻曲病产量损失估算与抗病性评价标准

第二章 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2.1 发病原因

2.1.1 种植品种

2.1.2 菌源充足

2.1.3 气候因素影响

2.1.4 栽培条件

2.2 稻曲病的防治

2.2.1 农业防治

2.2.2 化学防治

2.2.3 加强检疫工作

第三章 稻曲病两个白化菌株的分离与生物学特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病原菌的采集、分离和培养

3.1.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3.1.3 病原菌的rDNA-ITS和rDNA-IGS序列分析

3.1.4 病原菌的紫外照射处理

3.1.5 超微结构分析

3.2 试验结果

3.2.1 白化菌株的分离与基本生物学性状

3.2.2 白化菌株的分子分类

3.2.3 白化菌株对紫外线照射的反应

3.3 讨论

第四章 稻曲病菌人工接种方法的探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接种体的制备

4.1.2 稻曲菌的苗期接种

4.1.3 稻曲菌的孕穗期接种

4.1.4 光镜制样与观察

4.2 试验结果

4.2.1 苗期侵染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4.2.2 孕穗期接种结果的组织学观察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稻曲病产量损失估算与抗病性评价标准的探索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水稻品种上稻曲球数量的变化

5.2.2 病株率在水稻抗稻曲病评价中的作用

5.2.3 病穗稻曲球数目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分析

5.2.4 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评价的原则与田间病情分级标准

参考文献

附录 1:试剂配方

附录 2:实验方法

个人简历及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稻曲病是由绿核菌Ustilaginoidea virens(有性态为Villosiclava virens)侵染造成的一种水稻穗部病害。稻曲病不但影响水稻产量,而且稻曲病菌毒素对人、动物、植物的细胞分裂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目前对稻曲病菌的完整生活史、病害循环等重大基础问题尚不完全清楚。
   本试验研究了稻曲病菌白化菌株生物学特性,对稻曲病的人工接种方法和侵染部位、水稻对稻曲病的抗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一、分离得到2个稻曲病白化菌株,ZJa0201和SXa0101,其在PS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约为其它稻曲病菌株的3倍;能够产生少量分生孢子;在PSA培养基上未见产生厚垣孢子,可形成不成熟的菌核组织,紫外线照射能够促进菌核的形成;该菌核体积较小不成熟,不能萌发。通过对rDNA-ITS和rDNA-IGS序列分析推断,这两个白化菌株属于稻曲病菌的一个突变体,非绿核菌属真菌的一个新种。
   二、对稻曲病菌在水稻种子萌发期和孕穗期的人工接种方法分别进行了初步探索。稻曲病菌既可以在孕穗期接种成功,也可以在苗期接种成功。胚芽鞘是苗期侵入的主要部位,花药是孕穗期侵染的主要部位。湿度的有效保证以及恰当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浓度是接种体成功侵染的关键因素。
   三、探讨了水稻对稻曲病抗性评价标准。通过对稻曲病在不同发生年份、不同地区和不同田块的病穗进行的大范围大群体的采样、调查和分析,发现水稻单穗平均病粒数是品种的抗病性的典型特征;病穗率可取代田间稻曲病调查时的病情指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