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间融资中罪与非罪的界定
【6h】

民间融资中罪与非罪的界定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引言

1.1 民间融资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民间融资中罪与非罪的关注度加强

1.3 研究民间融资罪与非罪界定的目的

2 民间融资中罪与非罪争议评述

2.1 法规制度监管

2.1.1 关于民间融资行为的相关规定

2.1.2 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的相关规定

2.1.3 关于集资诈骗行为的相关规定

2.2 法院裁判评述

2.2.1 社会不特定对象

2.2.2 非法占有为目的

2.2.3 使用欺诈手段

2.3 学者观点

2.3.1 优化现存非法集资行为的判断依据

2.3.2 为非法集资行为作无罪化辩护

3 相关金融管理制度对民间融资之借鉴

3.1 需要保护标准

3.1.1 需要保护标准的概述

3.1.2 需要保护标准适用于民间融资规范

3.2 信息披露制度

3.2.1 信息披露制度的概况

3.2.2 信息披露制度适用于民间融资规范

3.3 信托制度

3.3.1 信托制度概况

3.3.2 信托制度适用于民间融资规范

3.4 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

3.4.1 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的概述

3.4.2 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适用于民间融资规范

4 金融管理制度应用于民间融资之可行性分析

4.1 法理分析视角

4.1.1 自甘冒险原则

4.1.2 契约自由原则

4.2 法律经济学分析视角

4.2.1 理性自利的经济人假设

4.2.2 制度和成本

5 民间融资罪与非罪区分之制度设计

5.1 制度设计之前提假设——经济人

5.1.1 平等的经济行为主体

5.1.2 理性自利的经济人

5.2 以需要保护原则代替社会公众性评价

5.2.1 刑法应当保持谦抑性

5.2.2 对民问融资行为评价应当兼顾投、融资人

5.2.3 以需要保护标准作为评价民间融资行为之首选

5.3 以投资人风险评估考察作为欺诈的补充

5.3.1 投资人合理决策层面

5.3.2 集资人信息披露情况

5.4 以风险投资衡量代替非法占有评价

5.4.1 予以融资人再投资风险宽容

5.4.2 遵循合同约定使用集资款

5.5 判断罪与非罪的简图

6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民间融资活动,作为非正式金融活动,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形式、规模等方面的发展,民间融资活动所发挥的作用欲将明显,同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罪与非罪的模糊界限大大增加了民间融资活动的成本,不利于民间融资的发展。本文试图将金融管理制度相关借鉴到民间融资行为罪与非罪的判断标准,本文的思路是将金融管理制度借鉴到民间融资行为规范,从而作为民间融资行为罪与非罪的判断参考。
  民间融资可能涉嫌犯罪的主要判断要素有三,社会不特定对象、非法占有目的与使用诈骗手段。从法理分析,经济分析的角度看,本文的民间融资中罪与非罪的界定的制度,具有可行性。制度的前提假设为民间融资行为当事人均为理性自利的经济人,其次将“需要保护标准”作为社会不特定对象的参考,接下来则将投资人风险评估作为欺诈手段的参考,将融资人风险投资作为非法占有目的的参考,并辅以信息披露的情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