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冯至诗歌的生命焦虑
【6h】

论冯至诗歌的生命焦虑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焦虑与现代文学

1.2 冯至诗歌生命焦虑的形成

1.3 冯至研究状况梳理

1.4 研究冯至诗歌生命焦虑的意义

2 生命焦虑的心灵体验

2.1 寂寞的两种味道:酸楚与苦涩

2.2 爱情的实与虚:创造和幻灭

2.3 挥之不去的死亡阴影

2.4 意义之惑:希望和虚无

3 生命焦虑的精神超越

3.1 不断蜕变

3.2 返回自然

3.3 走向禅宗

4 生命焦虑的审美张力

4.1 焦虑照见真实生命

4.2 生命的自由美

4.3 “大宇宙”的思之美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本文认为生命焦虑是冯至诗歌创作的精神起点,冯至对生命的思考及其诗歌美学的传达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展开的。本文尝试从生命焦虑的心灵体验、精神超越以及审美张力,三个方面对这一论点进行分析和阐述。冯至的诗歌中焦虑的心灵体验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寂寞的味道、爱情的苦闷、死亡阴影和意义之惑。首先,对于寂寞这种普遍的生命体验而言,冯至体悟出酸楚与苦涩之别,而在这两种滋味之上又隐含着无边的孤独感。其次,爱情的苦闷,一方面是爱情给生命带来了不断创造与更新的欢喜,另一面又使人担负着幻灭的忧虑。最后,生命终有尽头,死亡的阴影加剧了意义的困惑,共同筑成了精神难以摆脱的焦虑感。 面对种种无法摆脱的焦虑体验,冯至开始了探索精神超越之路。他找到三种方法:一种是在不断蜕变中获得新生的阶段式解决方式;一种是找到自然这个和谐母体,将焦虑转移;还有一种是从禅宗中获得超脱的体验,进而将焦虑的体验置换。 最后,通过对焦虑的体验和超越,真实、自由和“大宇宙”圆融的生命之美呈现出来,可以说,正是焦虑照见了生命本身。冯至诗歌也因为这种对焦虑的觉知而呈现出独特的审美张力。

著录项

  • 作者

    高莉芳;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大学;
  • 学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吴晓;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冯至诗歌;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