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食物安全的舟山群岛新区渔耕平衡研究
【6h】

基于食物安全的舟山群岛新区渔耕平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图索引

表索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食物安全的概念辨析

2.2 食物安全的研究范围分析

2.2.1 国家食物安全

2.2.2 区域食物安全

2.2.3 家庭个人食物安全

2.3 食物安全与耕地保护

2.4 土地承载力的评价理论与方法

2.4.1 耕地及其产出的人口承载力评价

2.4.2 其他入口承载力评价

2.5 膳食结构与粮食替代

2.5.1 食物营养与食物安全

2.5.2 膳食结构与食物安全

2.5.3 转换依据与方法

3 食物安全与区域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理论基础

3.1 食物安全的概念

3.2 食物安全与营养供给的关系

3.3 营养供给与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关系

4 基于耕地与养殖水面的舟山群岛新区食物供给能力分析

4.1 基于农作物播种面积的舟山群岛新区食物供给能力

4.1.1 舟山群岛新区粮食作物现状分析

4.1.2 基于农作物播种面积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潜力预测

4.1.3 粮食作物的单产预测与营养要素换算

4.2 基于养殖水面的舟山群岛新区食物供给能力

4.2.1 舟山群岛新区水产养殖产品的特征

4.2.2 养殖水面面积预测

4.2.3 基于养殖水面的食物供给能力预测

5 基于人口规模与营养目标的舟山群岛新区未来食物需求分析

5.1 未来舟山群岛新区人口规模预测

5.1.1 舟山群岛新区人口现状特征

5.1.2 舟山群岛新区未来人口规模预测

5.2 舟山群岛新区营养目标设定分析

5.2.1 典型营养水平分析

5.2.2 我国营养水平分析

5.2.3 舟山群岛新区2020年营养目标设定与修正

5.2.4 舟山群岛新区未来食物需求总量情景分析

6 基于食物供需关系的舟山群岛新区渔耕平衡分析

6.1 基于营养转换的食物供需平衡分析

6.2 基于耕地和养殖水面的食物供需平衡分析

6.3 基于食物供需关系的渔耕平衡分析

7 研究结论与讨论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创新

7.4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粮食安全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成为中国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强制要求耕地占补平衡的主要目的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的膳食结构的改变,使传统粮食安全的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对于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而言更是如此,因为其传统膳食结构中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海洋水产品的成分。舟山群岛新区是中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的国家级新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依靠新区自身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相当困难。本文针对2011年舟山群岛新区耕地面积2.4万公顷,养殖水面面积达0.7万公顷的土地利用结构特征,从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初衷,即保障区域食物安全出发,研究食物安全背景下舟山群岛新区的渔耕平衡,对于创新区域耕地保护政策,促进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食物安全的概念,并对食物安全与营养供给、营养供给与区域土地承载力的关系进行了梳理。然后,对舟山新区的食物供给能力进行了分析,先用ARIMA时间序列回归模型对农作物播种面积进行预测,再用灰色系统模型对粮食作物单产进行预测,并换算成相关营养供给能力;养殖水面的预测采用ARIMA模型,单产则依据营养要素供给最大化原则确定,并同样换算成相关营养供给能力。接着,对舟山新区基于人口规模的食物需求进行了分析,分别用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和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对人口规模进行预测,并按照人均营养标准转换成营养要素总量。最后,对不同需求情景下舟山群岛新区的食物安全实现程度进行了判断和分析,并对舟山群岛新区食物安全背景下渔耕平衡的可能与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的食物供给能力无法满足舟山群岛新区的食物需求;(2)养殖水面的食物生产能力虽然大于耕地的食物生产能力,但两者合计依然难以保障舟山群岛新区的食物需求;(3)基于食物供需关系的渔耕平衡在不同的营养要素方面具有不同生产效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