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走航式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同步化研究
【6h】

走航式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同步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研究区域概况及调查背景

2.1 象山港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状况

2.1.2 气象特征

2.1.3 水文特征

2.2 调查背景及资料分析

3 潮流数学模型的建立

3.1 数学模型

3.1.1 模型概述

3.1.2 控制方程

3.1.3 定解条件

3.1.4 数值离散

3.2 计算区域与网格

3.2.1 计算区域的界定

3.2.2 模型网格与地形概化

3.3 模型验证与计算结果

3.3.1 验证站位分布

3.3.2 潮位验证

3.3.3 潮流验证

3.3.4 流场模拟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测站位置同步化

4.1 质点追踪模型

4.1.1 模型简介

4.1.2 计算方法

4.1.3 数值实验

4.2 测站位置同步化结果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监测浓度同步化

5.1 对流扩散模型简介

5.2 浓度误差的修正方法一:“统计法”

5.2.1 对流扩散模型的求解

5.2.2 “统计法”的实现及同步化结果

5.3 浓度误差的修正方法二:“迭代法”

5.3.1 对流扩散模型的求解

5.3.2 “迭代法”的实现

5.3.3 初始条件的确定

5.3.4 同步化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海洋环境监测是研究海洋、开发海洋和利用海洋的基础,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海洋环境监测手段是基于船舶的走航观测。走航式监测数据在时间上是不同步的。在物质变化显著的近海和浅海区域,数据的同步性问题相当突出。因此,走航式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同步化研究,是正确认识监测要素空间分布的基础,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本文以水质监测数据为例进行同步化计算。考虑质点随流运动及污染物输移扩散对数据同步性的影响,采用不同的数值方法修正这两种因素造成的同步性误差。利用Delft3D对研究海域进行二维潮流场的模拟,在此基础上建立质点追踪模型,模拟水质点的运动轨迹,修正测站随海水运动而产生的位移;建立对流扩散模型,模拟污染物的输移扩散,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修正质点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浓度变化。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有:
  (1)在测站位置的同步化计算中,采用拉格朗日质点追踪法模拟水质点的运动轨迹,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海水的真实流动状况。用龙格库塔法计算拉格朗日运动微分方程,能很好地保证计算精度。应用该模型能有效修正测站随海水运动而产生的位移。
  (2)在监测浓度的同步化计算中,采用两种方法修正监测数据经过空间位置同步后,因物质发生对流扩散而产生的浓度误差。“统计法”根据对流扩散方程的结果,在水质点运动轨迹上,统计从采样时刻到同步时刻的物质浓度变化规律,参照该规律,用采样时刻的实测值对同步时刻的浓度值进行等比例修正。“迭代法”先确定用于同步化计算的初始条件,再由该初始条件计算质点在同步时刻的浓度,即为修正后的测站浓度值。
  (3)采用“统计法”修正浓度误差时,修正结果依赖于水质模型的计算精度,而水质模型的计算精度是由非同步数据验证的,因此该方法适用于采样时间间隔较短的情况。“迭代法”从构造对流扩散模型的初始条件出发,可对不同时刻的采样数据分别进行验证,不受采样时间间隔的限制,适用范围更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